這天,距離蒲州三百多裏的山路上,高傑和於弘誌、焦勖三人騎著馬正往回趕。他們的馬上,馱著三個麻袋,裏麵裝的便是此行最大的收獲,也就是高傑要尋找的三種作物:馬鈴薯、玉米和番薯。
此時,距龐記商號開張已經差不多有一個月了,商鋪和作坊基本已經走上了正軌,高傑也就把重心放在了農田種植上。
他在戚美月的幫助下,得知在離蒲州五百多裏外的芮城城郊,有位曾經當過江南某城治農官(明朝管農田莊稼的官)的老者,因為他癡迷於農作物的研究,辭官後回到家鄉芮城,便在城郊買了幾十畝地,專門種植些稀罕的作物,其中就有馬鈴薯、玉米和番薯。
於是高傑便帶著於弘誌和焦勖在幾天前趕往了芮城,經過數天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昨日總算找到了那位姓馬的老先生。聽說他們準備種植這三樣作物,馬老先生無比興奮,帶著他們好好參觀了一下他的種植成果,還留他們吃了幾碗紅薯、玉米、土豆做的飯,然後便送了高傑三袋種子,硬是分文不取,還叮囑他如果在種植的時候遇到什麼問題可以隨時找他谘詢。
高傑明白馬老當他是知音了,也不矯情,欣然收下了這份大禮。休息一夜後,今日一大早,三人便開始回轉蒲州。
一路上,三人一聲不吭地悶著頭趕路,安靜得讓高傑鬱悶。於弘誌本就是個傻大憨粗的人,完全和高傑沒有共同語言,他所在意的,就是保證高傑的安全;而焦勖更是個悶葫蘆,整個人就像不存在一般,一聲不吭,拿姬龍峰的話來說,這個古怪的少年如果沒必要,絕對可以幾天不說一個字。
這次出來,高傑才意識到有姬龍峰在的好處了。以前他總嫌這個奇葩話太多,太纏人,現在他不在,高傑倒有點想他了。其實,這次姬龍峰也想來,隻是因為組建商行的商隊和護衛隊缺乏人手,高傑就把主意打到了姬龍峰的身上,讓他回姬家莊和任家莊去弄點人手來。
誰知基隆分這一去,除了把兩個莊中的年輕好手帶了不少過來之外,連他爹花刀王姬訓和任家莊的大錘任建文都被他一並扯了過來。
忽然之間有了這麼多好漢加盟,高傑自然是笑得合不攏嘴,就安排姬訓負責組建商隊,任建文負責訓練出一支護衛隊。因為姬訓剛到,高傑又急著要去芮城,就把滿心不願意的姬龍峰留在了蒲州陪他爹,隻帶了於弘誌和如影隨形的焦勖上路。
這一路下來,枯燥無味,心裏悶出鳥來了,高傑感覺騎馬都騎得累,像是在疲勞駕駛。
悶頭疾馳了近兩個時辰,高傑他們到了九峰山山腳。
“聞說中條有九峰,九峰高處立仙宮,全真宗祖於斯出,正派源流自此通。”九峰山位於中條山脈南麓,海拔1600米,不僅山清水秀,風景優美,還因呂洞賓隱居修行19年而聲名遠播,被譽為呂仙道教聖地。
高傑沒心情遊山玩水,隻想早點結束這枯燥的旅程,毫不停留地打馬竄入了山腳下的山路。到了林深之處,高傑忽然聽到了在一裏之外的前方傳來哭喊喧鬧之聲,他皺皺眉,預感有事要發生,便回頭提醒了於弘誌和焦勖一聲,徑直策馬向前奔去,所謂藝高人膽大,如今的高傑因為武功大漲,信心十足,他有應付突發事件的信心。
又奔馳了一刻鍾,遠遠的,高傑就見幾十個百姓打扮的人抱著頭蹲在地上,嚇得值哆嗦,地上滿是亂丟的行李包裹,而他們周圍則站著二十多個手持兵器的大漢,有的在嗬斥怒罵,有的在翻包裹行李,在道旁的小溝裏,竟然還有兩具淌著血的屍體。
高傑腦袋裏頓時冒出兩個大大的字“打劫”。這是高傑兩世為人以來,第一次遇上劫道的,如果他還是像前世那樣手無縛雞之力的話,估計早就撒丫子落網而逃了,可如今他可是武林高手,是可以做大俠的料了,碰到這種事怎能不管?!
更何況這一路上悶得要死,好不容易遇到一點刺激的事情,他頓時興奮起來,高聲唱道:“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上九州啊!”開始了他的第一次行俠仗義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