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根治術配合中藥化腐生肌治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94例的臨床觀察
中醫中藥
作者:張羽 溫小一 陳雄等
[摘要] 目的探討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方法采用一期根治術配合中藥化腐生肌治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94例。結果 94例患者全部一期治愈,其中2例出現肛門滲液,其他病例未出現術後並發症。全部病例術後隨訪0.5~5年,無患者複發和形成肛瘺。術後配合中藥化腐清創換藥,對促進局部傷口愈合有明顯的積極的影響。結論一期根治術配合中藥化腐生肌治療可使患者避免二次手術,並能減輕患者再手術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是治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合理有效的、值得推廣的方法。
[關鍵詞]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一期根治術;化腐生肌;中藥
[中圖分類號] R657.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6-0109-02
肛周膿腫是肛腸科常見病,需手術治療才能治愈。術後創麵大、滲出多,愈合遲緩,患者痛苦不堪,如何促進創麵愈合並預防複發成為目前肛周膿腫治療領域研究的重點。2007年3月~2012年3月我們采用一期根治術配合中藥化腐生肌治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94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患者基本情況:男83例,女11例;年齡13~89歲,平均(36.4±11.7)歲;病程3~10 d。其中肛周皮下膿腫17例(18.1%),低位肌間隙膿腫32例(34%),肛管後間隙膿腫12例(12.8%),坐骨直腸間隙膿腫28例(29.8%),其中雙側坐骨直腸間隙膿腫4例,合並直腸黏膜下膿腫2例,高位肌間隙膿腫5例(5.3%)。
1.2 治療方法
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無菌巾,采用鞍區阻滯或靜脈全麻。待肛管鬆弛後,做肛門直腸指檢,明確內口位置,用兩把組織鉗將肛門牽開,暴露出感染的肛竇(凹陷、腫大、充血),以彎止血鉗探入內口,有時可以見到膿液溢出,以此證明內口找到。將彎止血鉗指向膿腫方向並撐開,從內口向膿腫波動最明顯處,沿彎止血鉗切開,如果膿腫部位單一或表淺(在外括約肌淺層、肛管後間隙),就可以全部切開,如果膿腫多發或部位深在(累及外括約肌深層和恥骨直腸肌以上間隙膿腫、直腸後間隙膿腫合並坐骨直腸窩膿腫、雙側坐骨直腸窩膿腫),就部分切開,在這一過程中應盡可能探尋原發內口及繼發內口,所有發生病變和感染的肛隱窩應全部切除,否則極易複發。肛周膿腫的切開引流,對於暗腔的處理態度應該積極,需要從基底部完全搔扒、打開,切開引流後所有臨床症狀如發熱、墜脹、炎性反應可隨之消失。在切開膿腔的開放和壞死組織的徹底清除時應注意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區別:對男性而言,膿腫切開引流後發現有暗腔向前方陰莖部延伸時,搔扒時應避免損傷尿道部及鄰近組織;對女性則需注意嚴禁將肛門前方的肛門外括約肌皮下部切斷,以防止術後出現肛門功能障礙。我們在本臨床觀察研究過程中還發現,在肛竇感染明確甚至擠壓有膿液流出的情況下,以探針逆向探查肛竇,若探針可輕易探入膿腔,則該膿腫是原發性膿腫的可能性大,可沿探針逆向切開膿腔,挑斷部分肛門內括約肌,充分開放直腸內的引流,這一點對括約肌間型膿腫尤為重要;然後將切口向外延長,將外括約肌皮下部有選擇性地一並切斷,使引流徹底通暢,方能有利於愈合。具體方法選擇如下:①淺層切開,保留深層括約肌,掛橡皮筋,視具體情況,決定掛線鬆緊度,使之緩慢勒割斷部分或全部肛管直腸環[6]。②在主切口旁再做1個或2個開窗切口,與主切口形成對口引流,掛鬆浮橡皮筋引流。搔扒膿腔,用雙氧水衝洗,填油紗條,紗布加壓包紮。術後用我院自製的紅紗條換藥,每日2次,祛毒湯(加入方劑主要成分)熏洗坐浴,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