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藥藥劑學實驗教學內容改革的探討(1 / 2)

中藥藥劑學實驗教學內容改革的探討

實驗教學

作者:朱豔慧 宋宇 黃海英

摘 要 目前中藥藥劑學實驗教學主要有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和自主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兩種。為了增強教學效果,針對這兩種實驗教學模式中的教學內容設置提出一些建議,期望提高藥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研創新能力。

關鍵詞:中藥藥劑學;實驗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20-0148-02

中藥藥劑學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藥劑的配製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製與合理應用等內容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具有密切聯係醫療和生產實踐的特點。中藥藥劑學實驗是中藥藥劑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不僅僅是理論課教學的驗證與延伸,而是提高學生實驗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最好途徑。如何推進中藥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把被動、僵化、封閉式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成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求知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1]。

1 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

目前,中醫藥院校大多采用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材—教師講解—學生操作—實驗報告。一般是教師在實驗課時將實驗指導書上的內容宣講一遍,再強調實驗的注意事項、可能結果,提示學生重點觀察;然後等待學生完成實驗,上交實驗報告,進行批改[2]。由教師提供處方及操作步驟,然後學生“依葫蘆畫瓢”進行操作,教師在旁指導。

比如液體藥劑的製備實驗,選擇了薄荷水、碘酊、液狀石蠟乳、複方硫磺洗劑,學生按照實驗教材內容進行操作,但是為什麼碘酊裏的碘沒有完全溶解?50%的學生發現問題之後並沒有進一步思考,對於加入碘化鉀的作用是什麼,如何加入碘化鉀,碘化鉀的濃度對助溶效果的影響等這些問題也不知道如何解答。對於學生來說,這樣的實驗變成簡單的重複操作,使他們對中藥藥劑學理論課中學到的基本理論認識不深,無法全麵掌握知識,對實驗設計沒有概念,不能夠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更不能培養科研創新能力。

2 自主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

自主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實驗設計如何選題、設計的步驟等;其次,學生根據要求查閱相關文獻,對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課堂彙報討論,運用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實驗方案的選擇,確定工藝路線;然後,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選擇儀器和設備,製定實驗步驟,獨立處理和分析實驗結果;最後,教師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進行總結講評,給出實驗成績[3-4]。

這種“實驗選題—查閱文獻—實驗方案—實驗實施—總結講評—評定成績”的自主設計性實驗教學方法是藥劑學進行教學改革中常用的方法,無疑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意識。

3 實驗教學內容設計

在現有實驗經費、實驗課時限製的條件下,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統籌設計,刪去重複操作部分和陳舊內容,精選有典型意義的實驗。以河南中醫學院為例,中藥藥劑學實驗課程安排是依據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第二版教材,開設的課程內容有散劑的製備(硫酸阿托品倍散、痱子粉、益元散),養陰生肌膜的製備,糖漿劑的製備與質檢,黃芩素軟膏的製備,三黃栓、甘油栓的製備,丹參注射劑的製備,液體藥劑的製備(薄荷水、碘酊、液狀石蠟乳、複方硫磺洗劑),丸劑的製備(八珍丸、保和丸),感冒清熱顆粒的製備,感冒片的製備,鹽酸小檗堿脂質體的製備,微囊的製備,青黴素穩定性實驗,牛黃解毒片溶出度實驗以及實驗考試。由於實驗課內容與學時的影響,有些劑型的製備需要合並實驗在一次課程中完成。學生在短短的三個課時或五個課時需要完成幾個實驗,對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匆匆忙忙做完實驗,等下課了再問他們今天做的什麼實驗,有些學生居然連實驗名稱都不知道,實驗內容、操作步驟更是忘得一幹二淨。對學生進行提問調查:“對中藥藥劑學實驗課程安排有什麼體會?”60%的學生回答:“見到了別的實驗課沒有的一些儀器,了解了各種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