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礎生物技術大實驗教學體係的整合與創新(3 / 3)

因此,加入實驗設計能力考核,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科研創新能力得以增強。對實驗設計報告的評價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嚴禁學生原封不動照抄網絡文獻資料,要求學生要帶著問題查閱相關參考相關文獻,逐步形成完整的科研思路。

實驗實施過程評價在綜合設計性實驗中,學生可能要經過多次預實驗才能獲得一個較好的實驗結果,甚至是付出更多,僅僅檢驗實驗結果而忽視實驗過程是不科學的,因此,客觀評價學生在實驗實施過程中的表現是課程考核體係的重要內容[8]。實驗實施過程評價包括實驗準備、材料采集、試劑配製、儀器使用、基本操作的規範掌握程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現象的觀察、原始實驗數據的記錄以及實驗素養等方麵。教師通過對學生實驗過程的實時跟蹤和控製,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本技能的學習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獨立思考與團隊合作意識均有大幅提高。

實驗報告實驗過程結束後,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提交相關實驗報告或者實驗論文。實驗報告中必須包含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結果和討論等內容。依據實驗報告質量進行評價,如對實驗現象的描述是否真實生動,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是否正確深入等。重點考查學生能否正確規範地展現實驗結果,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研究實驗所得結果,並總結出實驗中獲得的成功經驗或者失敗的原因。堅決杜絕實驗報告抄襲現象,隻要小組間發現雷同的實驗報告,相關學生的課程成績均以零分計。

實驗總結和交流實驗完成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幻燈片,對各自的實驗進行總結和交流。分享實驗成果,學習實驗經驗,拓寬實驗視野。通過這一部分的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相關實驗技能得到進一步規範,語言表達能力也借此得到鍛煉。此外,學生在總結中針對實驗的設置、管理和實施等方麵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可為指導教師以後更好地開展相關實驗提供借鑒和參考。

通過實驗考核方法的不斷改革,學生轉變了學習觀念,不再是等、觀、望、抄,而是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由此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均有了較大提高。

4 教學效果

課程教學體係經過近五年的不斷改革和創新,逐步趨於完善。在新教學體係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投入,小組各成員討論熱烈、分工明確、團結協作,能較好地完成小組既定實驗項目並取得預期實驗結果。尤其可貴的是,學生在實驗課結束後即能熟練運用在本課程中所學知識,為後續的本科畢業論文和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學生自主設計方案、獨立完成實驗並取得較好的研究結果,深受其他教師好評。這些進步體現了學生對相關實驗技能的熟練掌握、較好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研思維和科研綜合素質的逐步養成。

從向學生發放的針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方法及手段的采用、評價體係的構建等方麵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普遍反映滿意。反映的問題集中在超薄切片製作及電鏡操作的實驗部分,約有15%的學生希望在這一部分有更多動手機會;其次是學生分組,在實驗條件允許下縮減小組人員至二人一組更為合適。

5 結語

創新型人才培養是現代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實驗教學作為實踐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隨著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實驗教學已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科研能力的手段。在基礎生物技術大實驗課程教學體係的構建中,優化出一些綜合性強、創新性明顯、具有研究和探索性質的大實驗,真正體現實驗課程“基礎與先進、經典與現代”的特色。同時根據實驗性質和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分層次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視頻和網絡輔助教學,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完備的多元評價體係。這種新教學體係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並具備良好的科學作風和科學素質,以及學生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教學團隊將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思考和摸索,進一步改革和創新教學體係,以適應新時代對高素質生物學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胡戩.基於研究型理念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19-21.

[2]高紹璞,陳彥,張震東.現代生物顯微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安徽農業科學,2003(2):243-245.

[3]楊桂蘭,劉瑞,陳雙慧,等.在半開放生物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5):115-119.

[4]胡鑫,高梅,李紹軍,等.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3(1):110-114.

[5]錢潔,房健民,陳誌宏.生物技術專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1):207-224.

[6]段鳳魁,餘剛,黃俊,等.環境監測實驗課程教學環節與教學方法[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1):173-198.

[7]周莉,韓雪,楊海濤.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土力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3):168-170.

[8]李慧娟,崔誌芳,韓秋霞,等.《現代生物技術》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探討:以基因工程實驗為案例[J].輕工科技,2012(9):157-160.

[9]邢鳳蘭,王麗豔,劉紅霞.設計性實驗的指導思路[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7):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