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使用(2 / 2)

2 利用多媒體突破識譜教學

音樂教學中,識譜教學是重中之重,是學習音樂的基礎。但同時識譜教學也是音樂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教師必須巧妙地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進行樂譜的學習。多媒體教學可通過各種手段和特技對樂曲進行分析,用生動的畫麵形象幫助學生分析樂句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直觀地找出樂曲中的節奏型,將樂曲的結構、節奏型、速度、表情等音樂要素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麵前,這樣不僅幫助學生解決識譜中的重點與難點,還能增強識譜教學的效果。

3 多媒體輔助唱歌教學,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

唱歌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演唱歌曲,更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這就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的關鍵所在。而多媒體對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學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時,由於受時空的限製,與現代小學生的距離太遠,光靠教師講解,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筆者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當時的抗日場景,用逼真的畫麵使學生感受到王二小的英雄形象,這樣一來,學生都能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4 運用多媒體引導藝術創新,發展學生創造美

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傳統小學音樂教育,強調的是基本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基礎音樂技能的培養。這個“雙基”落實在大多數小學的音樂課上,造成現在教師死扣教材,學生機械模仿的現象,忽視了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形象思維的個性化特點,阻礙了學生思維空間的擴大,教師往往看不到學生進行創造性音樂活動的潛在本能。那麼在進行音樂教育時,筆者認為不僅要讓學生聽音樂,還要通過積極的聯想和想象,以及視覺、觸覺去感受、去體驗、去創造音樂和表現音樂。多媒體信息網絡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或協議流式的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自由度,發展他們的個性潛能和聰明才智。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欣賞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別有助於發展他們的創造美。

《我是草原小騎手》是四年級第一學期教學的歌曲,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用歡快豪放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引導學生從音樂節奏方麵去感受在大草原上快馬奔馳的喜悅心情,並能自編簡單的動作。在上這堂課時,筆者將有關草原的視頻錄像設製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一進課堂就被一望無垠、碧草藍天、牛馬成群的草原景色所吸引,把他們帶入悠閑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意境之中。接著多媒體動畫呈現蒙古包、蒙古人民載歌載舞、蒙古人民騎馬射箭等場麵,學生的歡快情緒很快被吸引而高漲起來,就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旋律表現出草原上騎馬、射箭、摔跤的動作來。學生通過目視、耳聽、口唱、體動等多個信息通道,自主學習歌詞,去充分欣賞、想象和入情入境地體會歌詞的意境。通過這堂課,不僅培養了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充分發展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5 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各種能力及綜合素質

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演唱能力。低年級的學生主要是模仿學習,此時多媒體就成了學生演唱的榜樣。這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唱好歌曲的信心、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在聽賞中注意歌曲的休止、強弱、速度、節奏和音調等技巧,可提高演唱水平。

如學生在學習《數鴨子》這首歌曲時,由於這首歌曲節奏感很強,歌曲中還有簡單的說唱,如果讓學生聽歌曲錄音,感受歌曲的節奏,再模仿、跟唱、表演唱,學生就很容易唱好歌曲的節奏感、韻味感,從而達到有滋有味地進行演唱的效果。

總之,有效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應從實際出發,充分應用和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把握其使用時機,使小學音樂教學更生動、更有效,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