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使用(1 / 2)

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使用

裝備在線

作者:王誌嫻

摘 要 利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不僅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學習效率倍增。同時,運用多媒體還能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欣賞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使學生的音樂素養不斷提升。

關鍵詞 多媒體;小學音樂;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28-02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為時下最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憑借其形象、生動、直觀的特點,以圖文並茂、聲像同步、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學習效率倍增。同時,運用多媒體還能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欣賞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使學生的音樂素養不斷提升。

1 創設情境,培養學生音樂欣賞的興趣

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音樂課上能否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積極性,能否使學生對音樂欣賞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欣賞教學成功的關鍵。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對學生來說“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化靜為動,化枯燥為有趣,化抽象為直觀,能將聆聽、觀察與實踐活動密切聯係在一起。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投石衝開水中天”的效果,創設出濃鬱的學習情境。多媒體教學中的絢麗色彩、迷人的畫麵、動聽的聲音,從各個感官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欣賞中來,從而為音樂欣賞教學營造出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音樂的欣賞。

如欣賞音樂交響詩《彼得與狼》,初聽樂曲時,可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彼得與狼》的視頻,那快樂的小鳥、懶洋洋的貓咪、凶狠的大野狼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進入一個有聲有色的動感畫麵,他們仿佛和彼得一起來到大草地,通過自己的智慧抓住了大野狼。這樣,情隨境生,學習的興趣立刻被激發起來。

又如在欣賞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田園》時,盡管音樂大師貝多芬用打擊樂器描繪出在奧地利的鄉村,夏天的午後,電閃雷鳴,一場暴雨傾盆而下。但對於有些學生來說,光用耳朵聽是難以感受出音樂大師所表達的場景和情感的。不懂就會感到乏味,不願意去聽,不願意去欣賞。倘若利用多媒體把村莊、田園、雷雨、電閃雷鳴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此時,學生會感到有趣,從而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以此類推,在課堂上如果教師能將抽象的音樂欣賞與具體形象的實物聯係起來,將音樂中的元素化為可作用於視覺聽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圖片,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樂曲所涉及的情景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感,使音樂欣賞更為直觀、形象、富有感染力。

《大樹媽媽》是二年級第二學期教學中的一首歌曲。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有表情地演唱這首歌曲。為了更好地表達出大樹媽媽對小鳥的關心、愛護之情,筆者製作了一個課件並且配上一段悠揚的音樂,描繪的是一隻小鳥在烈日炎炎下飛來飛去,累得汗流浹背,這時聽到了大樹媽媽的召喚,於是它飛進了她的懷抱甜甜地睡了……由於教師動情的解說,再加上生動形象的動畫,刹時間學生的感情一下子就投入了,贏得了一片掌聲。於是筆者便抓住這一積極的情趣,開始了新課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過這一實踐證明:教師因勢利導,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尤其是用多媒體去創設豐富多彩的音樂情境,能激發學生興趣,很好地調動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實現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的有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