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建議就是李世民說的上策,可驕傲的高延壽根本不想聽,一個對盧而已,也敢妄談軍事。冷著臉說:“不要多言,我自有主張。”
正要下達命令,接到報告,城外唐軍叫陣,有攻城的意思。高惠貞說道:“大人,我帶領一部分軍隊迎戰,看看唐軍虛實。”
高延壽點頭,高惠貞是他的副將,其實職位上兩個人一樣,點起五千兵馬出城。阿史那杜爾就是來打敗仗的,所以也沒什麼準備,雙方一照麵就開戰。
一開始阿史那還很勇猛,但是時間不長就不行了,立即向遠處撤退,高惠貞哪能放過竟全功的機會,立即引兵追趕,雙方一跑一追,向沙卑城跑去。
聽到這樣的報告,高延壽更加信心十足,立即領兵出城,向前進入城外,阻擋住李世民大軍的去路。
中軍帳裏,聽說高延壽出城十萬大軍,迎上唐軍,離開依托的堅城,李世民臉上是輕蔑的笑容。
站在高崗上,看著遠處說道:“高延壽果然自大如此,那朕就敗他於此地。”
李道宗說道:“皇上,蓋蘇文起兵十五萬在此,平壤必然空虛,給我五千兵馬,我奇襲平壤,一戰可定。”
李世民搖頭:“不可以,我們兵力本來就少,再一分兵必然很難取得勝利。平壤是都城,不是那麼容易占領的,還是擊敗高延壽,占領安市城。”
李績說道:“皇上,王爺說的也有道理,這是奇兵突襲,雖然有些冒險,但可以快速解決高句麗。”
長孫無忌是了解李世民的,這一次隨軍出征,帶領的文臣不多,但長孫無忌是可以指揮打仗的人,和房玄齡一樣能文能武。所以李世民留下房玄齡和李大亮鎮守長安。
留高士廉、劉泊、馬周、張行成、高季輔在定州輔佐太子監國,隻是帶上長孫無忌,孫敬宗幾個文臣前來。長孫無忌知道,皇上用兵一直都是兵行險招,可如今是皇上了,不可能再冒險,也就沒有出言支持。
李世民說到:“令李勣將步騎一萬五千人在西嶺布陣,引誘敵軍出擊;令長孫無忌、牛進達領精兵一萬以為奇兵,伏於山北狹穀之中,待發起攻擊時,從敵後衝出。我親率步騎五千 ,挾帶鼓角,收卷旗幟,在北山之上。諸軍以鼓角之聲為號,一齊出擊。”
“諾”眾人一起躬身領命。
李世民自信滿滿的說道:“許敬宗帶領其他文臣在軍營大帳之側設立受降之所。”
李世民的自信感染周圍這些人,仿佛又看到當年征戰天下的秦王,隻是比那時老了一些。
第二天一早,高延壽聽到探馬報告唐軍在六山布陣,準備迎戰。他感到大喜,唐軍總共才三萬部隊,自己這是十萬兵力,就是壓也能壓死唐軍。立即傳令集結大軍擺陣迎敵。
看著列陣的高句麗士兵,李世民站在北山頂上,遠處山穀中揚起陣陣煙塵,那是長孫無忌他們已經準備好了,立即喊道:“擂鼓吹響號角。”
山下的士兵,聽到號角聲,立即一起大聲呐喊。戰鼓聲驚天動地,高延壽大吃一驚,李世民怎麼有伏兵,他根本沒想到李世民這麼點兵力還敢分兵包圍自己。連忙傳令,調整部署,準備迎戰其他方向的兵力。
可十萬大軍,已經漫山遍野,想臨時調整,那不是開玩笑嗎?這一調整立即引起混亂。戰場指揮經驗豐富的李績立即喊道:“長槍布陣,向前進攻,騎兵兩側踹營。殺!”
戰鼓聲中,整隊士兵排成方陣,全是長槍對外,向前衝殺,而兩側的騎兵作為騷擾部隊,立即殺了出去。這一來還沒有調整好的高句麗大軍立即後退,更加引起混亂。一匹白馬像旋風一樣衝進高句麗軍陣中,馬上戰將白袍銀甲,手中方天畫戟無人能敵,擋開一切士兵,直取中軍。
李世民趕緊問道:“那是哪員虎將?”
可是誰也不知道,有眼尖的侍衛說道:“他不是將官,看盔纓隻是小校。”
李世民連忙說道“戰鬥結束,找來見朕,這是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