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績沒說話,張儉的臉色也不是太好看,跟隨孫代音一起投降的,還有扶餘城葛裏說道:“大唐皇帝英明仁德,我手下還有七百兵卒,願隨唐皇作戰。”
李世民哈哈一笑:“我大唐疆土何缺你七百軍士,你們怎麼對自己同胞動刀?念你忠心,給士兵賞錢兩貫,遣散回家吧。”
葛裏感激的跪下謝恩,李世民洋洋得意。看沒看到,自己竟然感動他們自動想幫助自己打仗。但下麵的將領隻有張世貴在讚揚,其他將領都沒說話,讓李世民有些不高興。
一邊的侍衛統領程勇實在受不了,站出來說道:“皇上,臣請求致仕回家。”
李世民一愣:“程卿這是為什麼?”程勇是直性子,並不會轉彎說話,又不知道怎麼說,所以才一來氣,說致仕回家。見李世民問,生氣的說道:“高句麗占我大唐領土,殺我大唐百姓,皇上帶領大軍討伐,用的是大唐賦稅,犧牲的是大唐士兵,把他們打下之後,財物不但歸他們,還用中原百姓的錢賞賜他們,這樣的仗,還打他幹什麼?不如把遼東給高句麗好了,勞民傷財為的什麼?臣為那些死在戰場上的士兵將領不值,這樣的仗,我不想打,所以請求致仕。”
李世民的臉當時紅一陣白一陣,他以為這樣的話也就李彥敢說,沒想到程勇也敢說。一個六品侍衛統領,反天了。大怒喊道:“程勇,你這是什麼話?頂撞朕,你不想活了?”
程勇到底沒有李彥那勇氣,隻是一時激憤才說的,看李世民大怒,也害怕的一下跪倒:“皇上,臣是不忍心,遼東本為大唐領土,我們千裏迢迢勞師遠征,幾千幾萬將士血灑遼東,換來的卻是他們當官,他們得賞賜,將來這些人還是會反叛的,臣直言,請皇上恕罪。”
李世民其實也無力反駁程勇的話,但被程勇當著這麼多人麵,讓自己下不來台,氣的說道:“朕征伐遼東,並不是為了私怨,不是為了報仇,是維護大唐的國威君威,你不解聖意,妄加指責,動搖軍心,來人,推出去,斬了。”
眾將何嚐不知道程勇說的對,所以臉色都不是太好。這時,李績站出來:“皇上,程將軍也是心痛將士軍兵,心情可以理解,請皇上饒了他言語冒犯之罪,程將軍是盧國公的侄子,請皇上看盧國公的麵子,饒了一次。”
李績的話說的很巧妙,說程勇是心疼士兵,難道李世民不心痛嗎?如果殺了程勇,那手下士兵寒不寒心?再說,程勇是盧國公程知節的侄子,殺他,讓程知節麵子不好。
一邊的張世貴站出來:“皇上息怒,程將軍原來是騎士團的,難免有些激進思想,可以理解,永王正在進兵薛廷陀,請皇上三思。”
李績差點沒跳起來殺了張世貴,你這是求情,還是添亂呢?程勇的思想明顯是李彥的思想,這時候提出是騎士團的,不是讓皇上恨李彥嗎?李彥已今非昔比,皇上和他矛盾越多越危險。
李世民確實心裏升起一股怒氣,都是李彥弄出的禍害,怎麼自己到哪裏也躲不開他?這次聽說他在漠北搞得異常順利,一萬軍隊把真珠毗伽可汗的二十萬軍隊壓著打。自己弄十萬大軍,卻半年多沒什麼成績,這時再提李彥,難道自己連他一個手下也不敢殺嗎?說道:“不用多言,程勇身為將軍,殺心之重,無視朕的威嚴,推出去,斬。”
李績顧不得李世民猜疑自己,一下跪倒:“皇上不可,李彥說過,騎士團的人都是大唐精銳,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臨陣斬將,於軍心不利,如果因程將軍直言而獲罪,有損皇上威名,請皇上三思。”
李世民心頭一震,他有些明白過來,李彥一直很在乎他的騎士團,這一次西征,說帶一萬驍衛軍和他的騎士團,但騎士團的人十幾年時間已成為各軍衛的將軍,他們大多是勳貴子弟,殺程勇事小,引起這些將軍不滿就不好辦了。再說,誰知道李彥會怎麼想?這家夥為一個趕車的都不惜頂罪,此時還不要惹他為妙。自己先平定高句麗,回去再說。
也就點頭說道:“程勇,朕看在盧國公的麵子,也知你忠勇,所以不殺你,但免去統領的職位,進右領軍為旅帥,立功贖罪。”
程勇也嚇夠嗆,沒想到差點沒命,連忙磕頭說道:“謝皇上不殺之恩。”
李世民擺擺手,程勇下去。李世民說道:“傳令,三軍進攻安市,攻下安市,可直逼平壤,命令張亮加大進攻力度,盡快與中軍彙合。”
李績說道:“臣遵命。”
大軍剛剛離開白岩到達畢節,前麵報告,安市守軍三萬,有大將軍高延壽和副將高惠真統兵十二萬增援進入安市城迎戰唐軍,十五萬?五比一的兵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