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4章 說服(二)(2 / 3)

李世民說道:“俊青,平定吐蕃,勞苦功高,別說有傷,就是沒有也應該賜坐,何罪之有?”

“謝皇上”李彥確實有點高興,起碼李世民這麵子上的事做得還不錯,也就恭敬的致謝。

李世民說道:“本來你剛回來,應該讓你休息,但今天朝會,商談出兵高句麗的事情,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李彥搖頭:“我剛回來,什麼都不知道,不可亂參言,有諸位大人參讚,當然能處理好,臣不便多言。進宮主要是想報告一下西唐道的情況。”

李彥說道:“因為距離太遠,無法事事請示,有些地方臣也就臨時作主,暫行安排,回來彙報,請皇上定奪。”

李世民點點頭,李彥把大致的情況說一下,最後說道:“因為臣考慮的文城公主的女兒太小,又父母不在,所以讓麗質認做義女,那她也就算是臣的女兒一樣,取名為李敏,代皇上鎮守西唐道。按皇上旨意封她為西唐王,留下喬凡明大人和劉武大人協助,管理西唐各州。”

李世民點頭:“這件事你做的很好,那必竟是李家血脈,有你這個義父照顧,西唐一定能歸心的。還有什麼需要處理,朕來安排,有什麼需要也說出來。”

李彥說道:“其他的倒是不需要什麼,但駐蕃軍久在高原,精通寒地作戰,所以這一次皇上想遠征北麵高句麗,是用他們的時候。臣想請皇上從其他內地調府兵進西唐輪換。再一個就是西唐需要大量漢人官員和教授博士,教他們學習漢字文化,學習孔孟之禮,皇上盡快派人。”

李世民很高興讓自己派遣官員,把原有軍隊調出,再換上大唐其他軍隊,那不是證明西唐根本沒有獨立打算?李彥想把他徹底歸入大唐。連連點頭:“這好辦,派兵的事讓兵部處理,官員的事由房相和吏部處理,教授博士由孔大人的國事監辦理。”

兵部上書李績,吏部上書蕭佛、國子監孔穎達、房玄齡連忙躬身領旨。這一來大家都放心了,吐蕃是徹底平定。

這樣一來西海吐穀渾不存在,吐蕃盡歸大唐,唯一的薛廷陀也歸降大唐,西北再無危險。唯一的是新漢李錦兒。作為中書侍部的岑文本說道:“永王,我們該如何處理漢國的事物?”

李彥看看李世民,心裏明白,這個問題恐怕不知道研究多少回了,也不過都想知道自己怎麼想的的而已。也就說道:“岑大人多慮了,其實漢國和大唐沒有什麼關係,李錦兒是我妹妹,這一點不能否認,但她現在是一個國家,獨立的政體,我也管不著她。我是大唐永王,當然希望兩家交好。如果漢國有進攻大唐領土的舉動,我也會堅持帶兵為國而戰。但岑大人知道新漢可有威脅大唐的舉動?”

岑文本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沒有,我隻是想請教大唐應以什麼態度對新漢國。”

李彥一笑:“很簡單,大食、波斯、天竺和大唐什麼關係?那漢國就應該什麼關係。我們滅突厥,滅吐穀渾是他們危害到大唐,進攻大唐領土,劫掠我百姓,如果他們不這樣,我想大唐也會和他們和平相處,對吧?”

“對,對”岑文本連連點頭:“永王言之有理。”

剛剛當上中書舍人的許敬宗,有些不知深淺,想在李世民麵前露一手,因為他看得出來,岑文本也是想探底。上前一步說道:“永王,臣認為新漢女皇定國號漢,其心可疑,有圖謀中原之意。”

他這話一說,所有人一片緊張,因為這是包括皇上在內心裏的想法。領教過李彥利害的人都不敢說,沒想到狡猾如狐,很會見風使舵的許敬宗竟然出頭,這恐怕是找死去了。

就連溫彥博也一臉悲哀的看著許敬宗,他可是被李彥打擊得體無完膚,心頭留下陰影。如果是以前,他早第一個跳出來了。這回一害怕沒說話,許敬宗出來太好了。還有一些不齒許敬宗為人的很高興的想看熱鬧。

李彥卻沒什麼激動的表情:“許大人,這個問題問的好,我想問一下李錦兒是什麼?她是不是漢人?”

許敬宗問出口也有些後悔,他這麼聰明,又哪會不知道李彥的光輝業績,聽他一問說道:“是漢人。”

李彥點點頭說道:“既然是漢人,她取國號為漢有什麼毛病嗎?難道取國號漢就是圖謀中原?”

“這……”許敬宗一時回答不上來。但強詞奪理的說道:“言為心聲,這恐怕想確定正統地位吧?”

李彥點點頭:“孫大人,這點沒說錯,西突厥是什麼地方?那裏有幾個漢人?而西域漢人也不多,李錦兒這確實是想確定正統地位,確定漢人在西域的正統地位,如果他取國號大唐,恐怕是有圖謀中原之意,但她取國號漢,隻是想確定在西域漢人的正統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