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4章 風雨飄搖三五年(二)(1 / 3)

第374章 風雨飄搖三五年(二)

西域和靜城王宮之內,議政殿上群臣嚴肅,今天接到邊軍報告,吐蕃大軍五萬,分成兩條路向吐穀渾進攻。已經占領白蘭和黨項,兵鋒正盛。

錦兒其實就是等待時機,自從接到李彥的信,錦兒哭了,還是哥哥理解自己。信中沒有責怪一句,而是很能理解自己。李彥沒有忌諱,直接告訴她班傑來信了,信裏談到了他的擔心。

李彥用了幾個時辰寫的信,當然十分詳細。也為錦兒分析了班傑的擔心有道理,告訴她自己不可能去西域。既然已經建立一個龐大的國家,就要對得起那些擁戴她的百姓,對得起支持忠於她的臣子。

有時候這是上天給的使命,不是隨便就可以不幹的。可以使人仇恨,可以讓人怨恨,但不能讓人心寒。你已經是百萬之眾的希望,不能辜負這些人的信任,當以國事為重。

告訴他郭慶不一定是壞人,但誰也不敢保證。人是會變的,環境不同,會改變一個人,所以才有‘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你們是生活一生一世,不是幾年,十幾年。人即使到了六十歲也難保不會變化,所以婚姻和愛情都是經營嗬護,不是一旦找到愛情就會永遠。

對這種循循善誘的話,錦兒聽得心裏暖,她沒有怪班傑他們,隻是心裏一時難以接受而已。

心情開朗了,也就不是那麼抵觸。想了一天多時間,召集群臣商量。班傑沒接到李彥的信之前,心裏並沒有底,背著女王向李彥寫信,有告狀背叛的嫌疑,也顯得自己很卑鄙。

如果李彥心胸不寬闊,自己就是出力不討好。但李彥的信中把他誇獎一頓,同時給予理解,也答應相勸錦兒。委婉的提出,一個君王是需要臣子監督的,不要因為害怕就什麼都不勸諫,那還要臣子幹什麼?隻要講方法,盡心盡力,就能避免事情發生。君王不是萬能的,也有錯誤,也有想不到,更要勸諫。不過現在郭慶不是壞人,那隻是班傑的擔心。也不能因為擔心就什麼都不去做,怎麼處事主要看方法,不是什麼都不做。

能臣是有能力處理突發事件,有能力扭轉局麵,不是因卡廢食,嚇得什麼都不敢幹。李彥接受他的意見,郭慶不適合擔任要職,當然最好是什麼職務也沒有。但閑饑難忍,飽暖生閑事,所以有點事幹也好。

這樣理解的信,讓班傑感激涕零,他很希望李彥是國王,有這樣英明的國王,西域國會橫掃天下,一統萬裏江山。可惜了!

當李錦兒宣布和郭慶訂婚,選擇吉日完成婚禮的時候,同時宣布,王夫作為女王的輔助,不擔任任何職務。不過尊貴地位和女王相同。儀仗規格,禮儀都是和女王一樣的。

王位隻能由和女王有直係血親的親人才可以繼承。還必須是六相四票以上通過才可以。

這樣一來,隻有李錦兒的子女,再就是兄弟姐妹可以繼承。錦兒隻有一個哥哥,還不在這裏。

如此傳位製度,那就是郭慶根本沒機會繼承王位。雖然地位高,但是最重要一點,就是沒有權利。西域國是沒有爵位的,要是不擔任職務,就什麼權力也沒有。

宣布的時候,雖然錦兒和郭慶也說過,但是他的臉色還是很難看。因為這是不信任自己,防備自己,讓他心裏很是不舒服。

當他把錦兒摟在懷裏的一刹那,那時候錦兒提什麼條件他都會答應,可也不用在這裏宣布吧?

也是郭慶出身太低,根本不了解這些。大廳廣眾之下,大殿上的群臣躬身道喜,他也沒辦法。這時候說我不幹,再說錦兒宣布的是西域國的製度和法律,他同不同意都無法改變。

想想錦兒說的話,郭慶心裏也就釋然了。畢竟錦兒答應以後慢慢來,不會把他養在後宮,隻是暫時不擔任什麼職務而已。再說他也不會什麼,文化不高,江湖遊俠,不能安邦,不能定國。

郭慶很是不服氣,自己要開始學習,不能讓他們小瞧了,以後自己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