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1章 悄然發展(3 / 3)

平時這裏都是鹽販子來收,轉手運往別的地方,可是剛剛入冬,來廣州進鹽的販子們發現,嶺南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台風,大批煮鹽的地方被毀,食鹽特別少。

不知道什麼原因,石碣村這裏不但沒減少,反而鹽的數量大增,吸引了大批的商人進入海豐安陸。很快離石碣村最近的安陸鎮就繁華起來,這不隻是鹽的原因,是石碣村需要很多東西,特別是木料鐵料,還需要大批的工匠。

石碣村李彥家裏,海豐縣丞黃亦看著麵前這個不到二十歲的青年說道:“縣令大人聽說這裏竟然有這樣的人物,大為高興。楊先生,如此人才,怎麼能埋沒鄉間,皇上廣開賢路,招攬人才,楊先生可否願意為朝廷出力?”

李彥心裏想樂,他媽的,把自己舉薦給李世民才可樂呢,那自己不是送死去了嗎?不知道為什麼,自己來到這裏以半年多時間,什麼動靜也沒有。

其實也不奇怪,這麼交通閉塞與世隔絕的地方,有消息才怪呢。搖頭說道:“多謝黃大人,在下才疏學淺,根本無能力當官,隻是為鄉親做些事情,謝謝大人好意。”

黃亦有些不高興,多少人求縣令大人舉薦都不行,上趕子還不願意。也就說道:“也好,縣令大人說,安陸人口眾多,楊先生竟然有這能力,就認命你為安陸的鄉正,希望安陸能讓大人有所交待。”

李彥心裏清楚,大唐官吏三年考核一次,確定升遷還是降級。什麼是衡量標準,人口和稅賦。這裏的鹽既然出這麼多,當然是縣令劉堪的政績,也就點頭說道:“多謝大人信任,安陸的梁先生可是望族,還是他擔任比較好。我並非本地人,還是難以服眾。我盡力協助梁先生,你看如何?”

黃亦看看李彥,他覺得這個少年很是奇怪,好像無意當官。能成為一個鄉正,雖然不入流,但也是官員,身份可大不一樣。

梁明仁可是花了不少錢想當鄉正,正不知道怎麼辦呢。縣令為了政績,一力讓這個楊青當。聽李彥這樣說,就點頭:“我向縣令報告,但你要協助梁明仁。”

“是,是,在下一定。”李彥連連答應。他一直沒有可靠的人送信去西域給錦兒,也不知道她弄得怎麼樣了。現階段還是低調為主,能不參與官府的事,就不參與。這一次連賑災的事都是陳道出麵的,自己堅決不去。

可能海豐縣裏早就忘記任城王安排來這麼一個人。可陳道知道李彥是流放的,李彥不出麵也就算了。

拒絕了黃亦的好意,很快梁明仁成為安陸的鄉正。當梁明仁聽說是李彥推薦的時候,大老遠跑來感謝。有安陸鄉正幫助,石碣村終於開始擴大鹽田,以擴大到百畝,十幾天出一次鹽,運鹽的車輛已然絡繹不絕,還有向這裏運輸的東西。

當石碣村歡天喜地的時候,李彥才知道,原來自己不知不覺來這裏快一年了。鹽田成功,如果不是李彥不想張揚,恐怕早就擴大到全縣了。李彥並非是有什麼技術保密的,隻是他不想露出自己在這裏。

第一條大船終於成型,之所以用這麼長時間,是製造特殊。所有知道的人都嚇一跳,鐵怎麼能浮在水麵上?

這條被命名為石碣號的大船,長三十二丈,寬達到了三丈五,他讓人驚奇的是,龍骨是鐵的,這可是幾百個鐵匠緞造出來。用鉚釘連接,如此大的船是五道風帆,鋼鐵龍骨,怎麼不讓全村的人興奮。

按著老漁民葛裏存說,就算碰上海盜撞也能把他撞沉。李彥沒有建造這時代戰船的經驗,還是一個退役的老水軍說指揮的。李彥看過的古代戰船都是在電影裏。

這艘船本來是漁船,可它兩側確有拍杆,前麵有撞角,船的兩邊有箭樓。對此陳道和張明他們十分不理解,這哪是漁船,就是一艘戰艦,害怕海盜也不用這樣吧?

這艘船終於在過完年的時候下水了,當天石碣村全村慶祝,連梁明仁也送來賀儀。以發展到一千多人的石碣村全體興奮。那是,這艘船是他們全村的,這麼大的船,可以出行很遠。

第一次出海竟然七八天才回來,打的漁都壞了。這讓李彥明白過來,沒有冷藏設備出海遠洋捕撈,全是白費,十天半個月時間打上來的魚全臭了,看來隻能近海打漁。

不過很快就研究出這條漁船的用處,他不用打漁,而是把鹽裝上從這裏直接向北,進入海州和膠州,或者裝上貨物運往廣州,李彥第二條船開始製造,他要建造的是軍艦。漁船和商船是沒用的,這次他想建造一艘更大,采用鐵板外殼。可是他正在畫圖,村民跑進李彥的家:“先生,先生,不好了,快跑,海盜來了。”

李彥一愣,海盜怎麼上岸了?猛然想起來,麗質還在海邊,他緊張的抓起劍向外衝,一邊跑一邊喊:“通知陳村長,不要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