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西域新政
進入盛夏,吐魯番地區進入炎熱的季節。和靜的工地已然熱火朝天,各地趕來的人是五花八門,南腔北調,什麼話都有。工頭和工業局的官員說話就像是啞語,連比劃帶說。
沒辦法,投降的高昌國是有不少漢族人,可察爾汗連大法官都是西域人。女王是漢人,當然漢人處罰就很輕,隻要擁護女王,很快就會赦免。成為自由人,也會分到土地和牛羊。
可其他民族就不行了,主要一點就是學會漢字,會說漢語,就可以考慮變成自由人,要不就繼續勞動改造。
誰讓他們犯法,不第一時間放棄財產,解散奴隸?現在那些賤民當上官,哪還有他們這些貴族的好下場。原來吃飯都恨不得讓人喂的老爺們,如今磚瓦泥土照樣幹活。
那些本來蒙著麵紗,騎著駱駝到處遊玩的女子,如今隻好坐在那裏和漢族女子學習紡紗織布。即使這樣,還是不給好臉子,因為她們不會,幹得少。
察爾汗王國改名字了,已經於前幾天正式定名為西域國,女王陛下成為西域女王。把整個西域西到阿賴山,南到昆侖山,東到祁連山,北到納雷姆山,廣大的地域麵積分成十個州。
東部是沙洲,塔州,若羌州。西部是喀州,坤州,田州,南部是闐州,北部是巴州。剩下的四個州是以京城為中心,東麵的鄯州,西麵的車州。南麵的尉州,北麵的奎州。
京城和靜,改成京兆府,算是獨立地區。這樣的行政區劃分,根本和民族沒有關係,也和原來的部落沒有關係,完全是按著地形和麵積來劃分的。
每個州有一個市,若幹個縣。縣以下是村,村子都是百姓推舉有威望的人出任村長。縣城為縣令,州長是一個州的最高長官,他直接由政務院領導。州治所的為市長。但是不管理各縣。
隻是比縣令高一級,如果每個縣的人口和經濟總量達到標準,也可以上升為市級。行政職務對應行政區級別,都有詳細規定和升遷標準。
當這一整套管理辦法下發的時候,連班傑都為之震驚。他不明白錦兒小小年紀,怎麼會有這麼一套嚴密的管理辦法。最讓他吃驚的是垂直領導。
行政是一個係統,朝廷有各種機構垂直到縣級。對各級官府進行監督。最為可怕的是兩個部門地方官府無權管轄,一個是法院,一個是警察。
他們直接歸朝廷禦史台管理。地方政府無權過問案件,大大削弱了地方官府的權利。更有一點是班傑和王元直歎為觀止的是軍事力量以及指揮權。
西域軍開始擴編,部隊擴編為四個師。分別駐守四個方向,他們的糧草給養,由兵部負責供應,各地官府沒有兵部的命令,可以拒絕給任何補給。
兵器、盔甲和馬匹,全是兵部統一調配。平時訓練屯田,戰時有朝廷派遣指揮官進行統一指揮。戰爭指揮官有女王任命,否則沒人有權調動部隊。
在軍隊上,和大唐的府兵製很相似,可都是固定的長備軍,不是臨時征召的,這樣的軍隊戰鬥力要強大的多。對於朝廷來說,唯一的負擔就是要支出軍隊費用。
錦兒這一套是絕對的中央集權製度,官員任命,軍隊指揮權全都集中在女王手裏。不是真正明白李彥意思的李錦兒,根本不懂什麼是三權分立,弄到最後,她的權利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更強。
跟何老夫子學習十幾年的錦兒,更清楚如何限製丞相的權利,幹脆就封了六個丞相。這一點很有後世日本的政府形式,丞相的權利被分化,隻是每個丞相負責一項主要的。
按著大唐三省六部的方式,分為左右中書令,左右尚書令,左右仆射。就是每省一正一副兩個長官,合稱六相。
錦兒撤銷了九寺五監,隻有八部存在,兵、工、禮、吏、民、財、農、教,共計八部,分管各個行業。
這樣一分,更加清楚簡潔,不像大唐製度那麼繁瑣,很是好管理。
各部門也沒有那麼多機構,官員也不多。當這一切都下發實行的時候,所有官員都承認,女王看來早有準備,這些製度不是一天就能想明白的。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製度,是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的。這讓錦兒的威望急速上升,就連狂傲的班傑也變得畢恭畢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