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3章 英雄所見略同(3 / 3)

班傑回來的時候並不打算答應李錦兒。並不是因為她是女人的原因,很簡單,班傑不想幫大唐,但他也不會幫吐穀渾,雖然吐穀渾並非是突厥人,可他是西域戎狄。

王元直吹牛了,他也就是說大話,哪能真的把班傑綁上交給錦兒。再說那樣也沒用,錦兒要的是真心輔佐,不是抓敵人。盡管不想答應,但班傑對李錦兒很是好奇:“女王,你是漢人,來到這裏多長時間了?”

李錦兒打量麵前的班傑,以為王元直說他老頭,還以為多大呢,但一見麵才知道,也就四十來歲,很清瘦的一個人。沉穩睿智,是李錦兒對他的評價。聽到他問,笑笑說道:“去年冬季吧,算來快一年了。”

班傑有些吃驚,最近西海女王的名聲很大,像他們這樣的傑出人物,即使遠遁深山,對天下形勢也是了解的。和王元直一樣,怎麼也沒想到盛傳年輕的女王,會年輕到這個程度。一年不到能這樣,不簡單是運氣問題,應該是能力問題。再說在算學上,能折服王元直可想水平如何。

班傑說道:“女王陛下,請我去,你到底想怎麼幹?想幹什麼?”

問的很直接,讓李錦兒有些不好回答,但是待人以誠,才能有真心,也就說道:“統一西域,讓西北不再是大唐的敵人,世代永安。”

班傑說道:“好大的野心,漢初開始,千年未解之結,女王認為可以解開?”

錦兒很自信的一笑:“事在人為,但需要先生頂力相助。”

幾句話很簡單,但這是氣魄,是膽量,是自信,讓他對麵前這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充滿了好奇:“在下才疏學淺,恐怕沒有這個能力。”

錦兒說道:“這點是正確的,無論什麼事都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你不行,我也不行,但是眾人之力就可以實現。一個新的局麵是需要眾多的人共同努力,才會實現它,先生,我說的對吧?”

看似很簡單的道理,但能做到的人卻不多。能認識到自身不足,知道聯合更多力量才能辦到,這就是言簡意深。錦兒繼續說道:“察爾汗有百姓三萬不足,兵力五千,都城青海城占地十平方裏,四個小城,五點共計四千平方裏,先生什麼良策?”

這是考驗,雖然班傑不想答應,但也不想讓李錦兒小瞧,所以說道:“西海群,地域很廣,但大部分是戈壁、沙漠、高山、鹽地,無法進行大麵積屯田,人口一多無法養活,也就無法支撐大批軍隊,不是爭霸的地方。南有吐蕃,西有鐵勒諸國,北有突厥,東有大唐,久必被其他強勢吞沒。女王想宏圖霸業,應該向西域發展,那是高昌、且未、於闐、 鄯善、龜茲、高車諸國林立,互不統屬,力量分散,可逐一各個擊破。一統西域,可為後方。進可守西海,退可自保,兩個沙漠橫斷西域,大片綠洲可屯兵養民,實力強可向鹹海、裏海擴展,向西取天竺,以為經授,霸業可成。”

錦兒被驚呆了,這可不比隆中對差啊,幾乎和哥哥說的一樣,太有才能了。站起深鞠一躬說道:“先生大才,可為良師,天生我材必有用,豈可埋沒在林泉,請先生助我,永安漢民。”

班傑特意說的這樣籠統和簡潔高深,就是想看看李錦兒是否具備這樣的頭腦。良禽擇木而棲,賢士豈可保庸碌之輩。見李錦兒眼放精光,對他長輯禮拜,有些自得。

錦兒說道:“先生之法可圖霸業,聚民於富饒之地,少兒修學,中年經濟,老則所依,習孔孟之學,中原之禮,使其王化,與漢民一統。時日一長,循我大漢,衣冠禮儀,雖血脈不同,但思想一樣,是不是可保中原天朝永世安定呢?”

“好”這回不但班傑說好,連王元直也叫好。他們都是才學高絕之輩,錦兒說的,他們當然明白。班傑感歎:“如果先祖有這見識,已過幾百年,西北之亂早已平複,何有今日之亂?女王見識非凡,班某佩服之至。”

錦兒說道:“這隻是我的想法,但實現它,路途尚遠,先生可否為華夏盡力,助我成事,這恐怕也是先祖的願望吧。”

班傑連連點頭:“女王,有此心,當為漢民之表率,班某敢不追隨?如不略盡綿薄,有何顏見列祖列宗?”

錦兒大喜,沒想到真的請動了這樣的人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先生謬讚,很多都是家兄所教而已。”

班傑明白了,有些不解的說道:“既然令兄永寧王有如此之誌,有如此之才,為什麼不親自來相助?”

待人以誠,將來班傑是參與機密,不可能不讓他知道:“先生有所不知,家兄還是駙馬,唐王雄才大略,怎能安心?家兄實在是離不開長安,何況我的家人都在中原,我都不知這樣做,對家兄是福還是禍。”

班傑不屑的說道:“殺兄害弟,奪嫡之人,有什麼可炫耀的。如無幾個賢才相助,他能否支撐也未必可知,這些臣自有辦法。”

他已經自稱臣了,那就是真的答應李錦兒。錦兒聽他說能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十分高興,就說:“請先生出任察爾汗的左丞相,希望不要拒絕。”

班傑哈哈大笑:“唐滅隋室,順應天時,我不想與他為敵。天下安定,不忍戰火危及百姓,所以,退隱昆侖,沒想到,可在西域再出山,完成先祖之願,班某愧領。”說著,跪在李錦兒麵前:“謝女王陛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