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沒有其他事情,平常李彥不上殿的,所以今天主要是研究修路的事。可是出乎李彥的預料,本來以為李淵會問些細節和具體情況,可是一開始就不對勁,因為爭論的是管理權問題。
這讓李彥一陣迷糊,事情還沒有確定,怎麼就爭論上管理權的問題?針鋒相對的是河間王李神通和戶部尚書竇蓮。參與的當然很快分為兩派,互不相讓。
爭論到最後李秀寧也參加進來,因為一方麵提出李彥是司農寺的人,應該歸司農寺管理。工部認為這是工程的事,是道路橋梁河道一樣的事情,理應有工部出麵。但戶部認為,最後是國家稅收,是錢財的事,應該歸戶部所有。
李彥聽明白了,不是爭建設權,爭的是管理權,那就是意味著收益歸誰的問題。李建成太子支持歸司農寺,秦王支持歸工部和戶部。這可不是一時半會能爭論明白的,形成六部和內府之間的爭搶。後來六部全都參與了,九寺五監也都參與其中。
明顯是三省支持六部,東宮支持九寺。李彥明白,李淵是支持司農寺的,要不一開始就不會讓李秀寧出任司農寺卿了。
對於李秀寧來說,她的政治嗅覺更低,一開始沒看出來是秦王和太子之間的爭論,她也傾向歸司農寺,畢竟是自己負責的地方,憑什麼歸戶部。她站出來說道:“父皇,這樣爭論不下去也不是辦法,既然項目是李彥提出的,還是問問他的建議吧?”
李淵也知道這樣爭論下去沒頭,他是傾向歸司農寺,可是他不能說,那樣能暴露他的目的,會引來朝臣不滿。
上一次自己把榮譽牌的事交給太子,李世民已經十分不滿,這一次平定劉黑闥李世民就一言沒發,看來也不想出兵離開朝堂。他也不能做的太明顯,一聽李秀寧的話點頭說道:“也好,李愛卿就說的說該怎麼管理運作。”
李彥發現李淵新名詞倒是學的很快,還知道運作這個詞。其實對李秀寧提出的自己說李彥十分不滿,很想大罵李秀寧笨蛋,這都看不出來,這不是逼自己表明立場一樣嗎?事情已經發展到公開化,自己的一句話足可以把自己推到前台。但是皇上已經說話,他也不能不說。
從李彥本身來說,他傾向交給戶部收益,工部施工建設,畢竟是國家工程。再說李淵的目的很是自私,隻是想到自己用錢,可他難道不明白天下就是他家的嗎?他決定難為一下李淵,躬身說道:“皇上,臣以為還是投資來決定。當然誰拿錢誰說了算,這樣不就行了?”
這時候大家才想起來,對呀,修一條兩千多裏地的道路,哪是錢少能解決的?李淵問道:“大概的多少錢?”
李彥說道:“初步計算一下,大概得兩千萬貫,工期是三年。那就是在三年時間之內要投入兩千萬貫,預計大概十年能收回成本。十年後才是收益。”
這一下誰都不說話了。李建成有些憤怒地說道:“李少卿,河東投入一千多萬貫,據說兩三年就收回陳本,這條道路怎麼會這麼多錢,還要十年時間?”
李彥來到大唐時間長了,也多少知道一些。李建成並不是多壞,隻是有些誌大才疏而已,缺少雄才大略。今天這個表現讓李彥反感,隻是想到保住自己的地位,卻不去考慮國計民生,當上皇帝也夠嗆。其實他是太子,工程歸誰都一樣,將來都是國家的。可他竟然不顧這些,要求歸皇家管理。最讓李彥來氣的是竟然提出由皇上牽頭,皇上有時間去管這些事嗎?還不如說讓他自己當得了。
李彥也是帶有自己的觀點,很難做到公平。特別他不想得罪李世民,也就恭敬但透出一絲不屑的神情說道:“太子殿下,看來你還是很了解的。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第一點這段距離要長一些,第二道路地質結構也不一樣。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朔州,雲州有煤炭,鄂州有什麼?糧食。糧食能用來掙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