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彥對軍隊的了解,讓他發現太多不合理的地方,這些沒用的士兵是一種。後勤是另一種最大的問題,驍衛軍三萬,每天消耗的糧食是三萬多斤,一輛普通牛車也才裝一兩千斤,那就是每天要吃掉近二十車的糧食,一個月高達六百多車,怪不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糧道一被劫就可能失敗。再就是武器,應該是長短武器配合,遠攻和近守相結合,但士兵武器分得很嚴格,弄得會一種,其他不會。
這一次從延州耽誤這麼長時間,是因為接到報告,宋金剛並沒有過黃河的打算。李彥攻擊梁師都太快,還沒等劉武周反應過來,延州戰鬥結束。他知道消息的時候,大喊可惜,如果提前知道,他會讓宋金剛過黃河奪取韓州直逼長安。李世民在攻東都洛陽,李秀寧在打梁師都,機會太好了。
可李彥和李秀寧是秘密行動,等他知道消息的時候,戰鬥已然結束,梁師都敗走朔方定襄一帶。李秀寧的大軍已騰出手來,這樣,宋金剛經略河東之地並沒有向長安進攻。
給了李彥準備的時間,隴州一戰、延州一戰讓知道這些計謀出自李彥手裏的人萬分佩服。這次兩個大將軍全聽李彥的,終於讓他有了權力,對驍衛軍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有了李秀寧支持,下麵的將軍部將校尉雖然不理解也都執行。李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軍隊所有的戰旗全都廢除,隻有府一級的有一麵大旗,那還是主將的。吹鼓手不用,隻有校尉一級的保留一個號角,戰鼓留下一部分,而各極將領除了郎將保留五十名親衛,其他以下軍官不許有親衛。這樣一弄,驍衛三萬大軍隻有不足一千人是不打仗的,而節約出近五千戰鬥兵力。當這些報給李秀寧的時候,她大吃一驚,竟然這麼多?
第二項改革就是把士兵的武器進行調整,除了將官騎馬,其他的旅帥以下都不騎馬,把騎術好的分出來組成騎兵。弓箭手配備單刀,長槍兵也有短刀,這樣一來就是複合兵種了。
輜重兵幾乎沒有了,有限的車輛上裝著一部分錢,把部分錢下放到旗帥一級,因地就糧,實行就地購買。
李秀寧的中軍成立軍法隊,嚴密監督,有強搶低價購買的,或者勒索的一律處斬。耿其昌、吳陽監督各部隊後勤官,很抓違法犯規的士兵軍官。
後勤糧食分發幹糧袋,每個士兵身上保證三至四天的口糧。李彥相信,不可能三四天時間也找不到取糧的地方。再說每一次打仗走多少天,行軍距離和路段是有計算的,所以跟隨的輜重隊大為減輕。
李彥這樣做是他得到兩個啟發,一個是後世八路軍的作法,另一個是這時候沒有彈藥。弓箭每個士兵身上有十支,如果多裝備可以達到二十支,根本不用後勤 防守城池又是另一回事。
快一個月的時間,驍衛軍終於完成了他的新整編。為了區分便於指揮,李彥把各府兵進行了編號,而不是原來那麼煩雜的名字,弄得根本分不清。什麼這個將那個將的,用一二三四來表示,士兵軍官都比較容易記住。進行了暫短的集訓之後,李秀寧和李書同不得不承認這樣太好了,部隊精幹利索,而且方便指揮。此時不隻是他們兩個,兩個衛的將軍和部將也十分佩服。
弄完的驍衛軍共分成四個營,一營、二營、三營、四營,十個府從一到十,下麵各旅也分成編號,如此一來,什麼前軍後軍的隻有編號,最後幾天就是熟悉這些。
當各部隊都明白的時候,由李書同指揮右驍衛大軍先走,李秀寧指揮的左驍衛隨後,三萬大軍向宋家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