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旅遊
我國文化產業與旅遊業的之間的邊界比較模糊,兩者有許多交叉的地方。文化旅遊就是文化產業與旅遊業的一種結合。文化旅遊的關鍵在文化,旅遊隻是形式。與自然風光的旅遊不同,文化旅遊更加側重人文和曆史方麵,注重人所創造的文化遺產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文化景區與當地特有的自然環境是一體的,自然風貌與人文環境的結合形成了文化旅遊的魅力。比如秦始皇兵馬俑,曲阜孔廟等,這些文化旅遊景區主要就是以當地的曆史資源和文化傳統為依托,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資源,使旅遊與人文精神結合起來。人們在體驗文化旅遊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到當地獨特的自然風光,更能結合當地的文化風貌從而獲得全方麵的享受。
(四)文化地產
文化地產顧名思義就是文化產業與房地產業的融合,它是一種以文化軟實力為核心競爭力的房地產開發模式,房地產傳統開發模式是以“建築”為核心,文化和概念僅作為營銷手段。而文化地產則是以“文化”、“生活方式”、“居住理想”等理念為核心,用文化來提升固化建築價值。比如我們能夠看到全國有很多地方的開發商在打造樓盤時都會用“歐洲風情”來進行文化定位,在規劃建設時來模仿歐式建築建築風格來打造西式的獨棟小別墅,小區內的相關配套設施也全麵“西化”,為小區引入歐式的文化觀念和生活設施,人們在獲得此歐式享受的同時,也需要支付較高的房價和物業費。這就是文化定位以及創意理念對普通房地產業進行提檔升級的具體表現。
提到文化地產也就不得不提到文化產業園區,當下文化產業園區在中國的火熱也印證了文化與房地產之間的密切聯係。文化產業園區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地產模式,就是將文化企業在地理空間上聚集在一起。好的文化產業園區使得文化產業與房地產都獲得了良好的效益和長足的發展,達到雙贏的局麵。但是,文化產業園區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而服務的。現在全國各地也存在許多打著文化產業園的旗號實則進行房地產開發的現象。這些亂象還需要進一步的管理和整治。
三、小結
文化產業能夠與其他產業創新融合的關鍵在於,原來獨立的不同行業,相互融合後各種要素相互深層次滲透,去劣取優,重新配置,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原產業的運行方式,改變了原企業的管理模式,創造了新的市場規則,就像物理上聚合效應,產生的作用和價值遠遠超過兩個或幾個行業的簡單相加,從而使得產業之間的協同創新和融合能夠產生巨大的推動力。當前,促進我國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協同創新與融合發展,應從優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入手,製定和實施相關政策措施。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之間的協同創新與融合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參考文獻
[1]李忠鵬,推動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N],人民日報,2012-2-28
[2]範周,重視文化產業的協同創新[N],經濟日報,2013-10-7
[3]毛蘊詩、梁永寬,以產業融合為動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07)
[4]曹宇,基於鑽石模型的文化產業融合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10)
[5]韓順法、張進、王新文,文化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效應研究[M],北大文化產業評論2012年上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