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發展中的困局(1 / 2)

城市發展中的困局

前沿探索

作者:陳超 尹曉波

摘要:“千城一麵”已經是我們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人們置身於城市中感受到的隻是鋼筋混泥土,絲毫沒有文化氣息,人文底蘊。為什麼後出現“千城一麵”呢,又該如何破解“千城一麵”呢?

關鍵詞:千城一麵;規劃;文化;品牌經營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城市建設速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很多國外的友人經過十幾年在回到中國的時候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應該就是中國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這讓他們更本找不到他當年在中國的一點點印記。當然在這樣高速發展過程中各種矛盾也開始暴率出來,人們關於中國的城市首先想到的就是現代化,不過伴隨著現代化還有“千城一麵”。中國現在正在經曆一場造城運動,而城市就像是流水線上的產品,無論你到哪個城市你都會發現同樣的高樓,同樣的水泥路麵,人們行走在城市中間人們感受不到任何人文氣息,就像是行走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之中。

一、“成千一麵”的原因

(一)簡單模仿,毫無特色。目前我國的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不考慮自己城市的特色,忙木的模仿成功城市的經驗,將他們的規劃照搬照抄,這樣造成了城市的千篇一律。在改革開放之初,城市的功能比較少,發展程度比較低的情況下照搬照抄還沒凸顯出問題,可是城市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強調城市的獨特性,強調城市功能的完備與特色,強調現代化與人文化相結合,而這些都是照搬照抄所不能夠帶來的。

(二)崇洋盛行,盲目比拚。近幾年中國在城市設計招標的時候往往采用國際招標的形式,而往往最終采用的方案是那些國外設計工作室設計的圖紙,例如北京奧運會中的鳥巢,水立方,還有“大褲衩”雖然他們在設計上可能更加的前衛,更加具有概念性。但是他們的設計往往不能夠體現出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各個地方都喜歡建地標建築,本來這些地標建築是為了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特色,讓其能夠與其他的城市區分開來的,可是現在地標建築卻成了高樓的比拚,樓越建越高,城市越建越大,可是特色之處卻絲毫沒有看見。

(三)發展太快,設計規劃不足。出現“千城一麵”也有其客觀原因的,那就是由於中國這幾年的高速增長,城市人口的迅速擴大,以前的城市規劃已經跟不上發展的速度,所以很多規劃都做得很倉促,在國外設計一幢建築可能需要幾年時間,可是在中國幾年的時間那棟樓都差不多建成了。告訴發展既讓我們知道中國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也讓我們迷失在城市的建設中。現在各個城市的規劃局做出的規劃都還是依照以往的經驗,人們的思想還沒能夠走出千城一麵的怪圈。

(四)城市文化方向不夠明晰。很多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隻是盲目的擴大城市範圍,增加樓層的高度,可是卻忽略了城市文化內涵。文化是一個城市的特色,一個城市的靈魂。我們國家城市基本都是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大城市模仿國外的城市,而且我們的模仿大多都是照搬照抄,完全沒遊戲吸取其精髓。國外在城市規劃設計上往往都是依托於自己城市的文化底蘊,漫步於城市之中你能夠感受到城市的曆史滄桑,也許轉角的一家小餐廳存在了幾百年,也許在apple的專賣店的旁邊能夠看見一家賣油畫的低矮平房,而這一切都想世人展現了城市的文化,城市靈魂。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很多城市的建設,在建設的過程中過於注重功能區間的劃分,而忽視了文化。人們習慣於以自己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生活習俗、行為方式、道德情趣來認識評價城市,同樣城市形象塑造者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文化觀點加到物質實體的建設中去,因此想要理解一些人工景觀作品必須要了解特定的社會曆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