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指尖上的中國(1 / 3)

指尖上的中國

產業經濟

作者:高建春

摘要: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三節點:移動終端、移動網絡和應用服務。過去的幾年裏,各市場參與者都在自己的細分市場內拚搏廝殺,逐漸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下,然而,在麵對新形勢下的市場,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加快移動互聯網平台化建設,逐漸向產業鏈上由於下遊拓展業務是當今互聯網產業內參與者的核心主題。以往對此研究多以理論分析為主來構建理論框架,存在一定的主觀性,亟需數據分析為其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數據分析;產業鏈三節點;平台化建設

互聯網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最終成熟於19世紀末,在新世紀之初,互聯網產業以納斯達克為依托,使美國經濟邁上一個新的台階。隨著近年來移動技術的穩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運而生。移動互聯網是以移動網絡作為接入網絡的互聯網及服務,包括三個要素:移動終端、移動網絡和應用服務。新時期移動互聯網必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引擎,服務於社會發展的方方麵麵。

自從200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3G牌照,以及無線WIFI技術的普及,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正以大刀闊斧之勢迅猛發展,一時間移動互聯網成為時代熱點話題。

本文將以艾瑞谘詢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分析報告中的數據為依托,首先進行用戶行為分析,再以產業鏈三大節點(電信運營商、移動終端和內容服務提供商)為三大部分進行分析,最終展望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同時為產業鏈中的大小企業提供必要的發展建議。

1.用戶行為分析

在中國,由於移動互聯網屬於新興產業,對老一代人來說想要一時間馬上接受它,有些難度;且由於我國教育體製與結構等原因,全民受教育層級參差不齊,這也影響著移動互聯網普及。目前我國智能終端上網用戶主要以26~35(剛剛接受完高等教育步入職場這部分人)歲為主,所占比例超過整體的一半,已經達到了50.7%。其次是19~25歲和36~45歲的青壯年用戶群,他們所占比例也達到了驚人的42.4%。在這些使用移動設備上網的人群中,每天不止一次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用戶達到67%,他們大多是用智能手機上網來消磨空閑時間。其中超過10%以上的使用場景為逛街購物、上廁所或洗澡、外出遊玩、上下班途中、上班休息時、等車無聊中及下班後在家裏。這些場景作戰比重依次為下班後在家42.8%、等車無聊中40.5%、上班休息時37.3%及上下班途中31.7%,此外還有31.7%的用戶隨時都在使用智能手機上網。

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白領階層用戶已然成為移動互聯網用戶的主力軍,主要用戶群體依然呈現年輕化的特點,但以手機為主的移動智能終端用戶上網也在逐漸的向大齡方向偏移,用戶群體結構不斷邁向成熟化。這說明高學曆及白領階層的用戶群體在移動互聯網中活躍度更高,具有更強的用戶粘性。男性用戶以壓倒性的優勢多於女性用戶,男性使用手機的頻率也高於女性,同時在應用運用上男性與女性也有很大差距,男性主要偏向於遊戲、社交與新聞,女性主要偏向於購物與社交。不過移動用戶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智能用戶上網多為利用碎片化時段。

2.電信運營商

2.1 三大運營商移動市場份額

隨著時間的推移,聯通和電信的受關注度略有提高,而移動則有下落趨勢;但總的來看,移動依然是最受歡迎的營運商,基數超過50%。在移動下降的2.6%中,1.4%被聯通搶占,餘下的1.2花落電信。從此可以看出聯通和電信在爭奪市場關注度方麵正進行著激烈的競爭。且短時間內這樣的競爭還會繼續持續下去,甚至愈演愈烈。

智能移動終端上網主要依賴於3G上網技術,因此3G業務的市場份額最能折射出運營商市場份額的占有率。聯通的市場份額基本維持在27.6%左右,電信的占有率略有提高,而移動雖有下降之勢,但其以42%的市場占有率仍然穩坐市場的絕對霸主寶座。在業務方麵三大運營商的競爭都很激烈,人人都居安思危,移動麵臨電信的挑戰,而緊隨其後的聯通也不示弱,正在伺機超越對手。

2.2 運營模式分析

傳統的運營模式是運營商自建平台,以流量為主要盈利模式。在移動互聯網的衝擊下,傳統的電信運營商所掌控的流量入口被分散化,市場份額日益遭受終端廠商和傳統互聯網巨頭的滲透與蠶食,受製於傳統網絡通道在用戶差異化需求識別方麵的先天性缺陷,電信運營商管道化危機凸顯。而化解管道化危機的最好方式是深度嵌入用戶信息消費流程,打造端到端透明的信息管道。用戶需求的轉移和互聯網的破壞式創新促使行業驅動力由網絡向信息升級,電信行業進入以供給信息和需求信息為焦點的平台化整合競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