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產業選擇和企業適應關係的研究(2 / 2)

三、實驗區各企業的適應關係

機場具有典型的流量經濟效應。一個地區以機場為發展平台和基礎設施條件,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節點,形成了物資、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資源要素的巨大流量,通過對鄭州航空港綜合實驗區資源的整合和重組,讓資源進行集聚,從而吸引更多的能量和能極來激發周邊地區產業的發展,在這個以機場為中心的輻射過程中,產業集聚區會不斷的擴大和延伸,再通過對各種要素的不斷的進行切實有效的整合和釋放,來發揮出更大的能量,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讓鄭州航空港綜合經濟實驗區的產業持續達到一個動態平衡,讓其始終處於一個富有活力的階段,以維持期高效的運作和發展。在空港作用下,投入品快速抵達、產出品快速運出,商務出行,便於交流隱性知識,流量經濟和規模的擴大促成了總部經濟、會展經濟的形成,有助於快速協調的發展實驗區的企業。

臨空效應中企業的網絡效應,一個技術基礎是基於航空網絡的全球易達性。航空網絡按照等級可以分為國內的航線網絡、國際航線網絡。航線網絡的長度、密度,集散節點的疏密,是形成空港網絡效應的前提。決定網絡效應大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空港所在實驗區的企業的產業鏈與空港的耦合程度。航空網絡與實驗區企業的產業鏈條的耦合程度越高,即臨空產業經濟空間與機場經濟空間的交集越大越厚,網絡效應越大。具體表現為經濟的高度開放性、經濟聯係空間範圍的全球性。這樣會有助於,實驗區企業之前的資源和技術共享,並增加相互合作的機會,達到企業間的人才、資金、物資、技術都能快速傳遞,使得實驗區的企業相互之間既競爭激烈又互利雙贏,使實驗區的經濟產業體係更加富有活力。

四、結論和啟示

縱觀世界各個航空港實驗區臨空經濟產業過程中,都能夠在一些方麵給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啟示。所以,根據鄭州航空港綜合實驗區現在的規劃和布局,它是通過以機場資源為驅動點,從而依據自身特有的資源發展與航運相關的多元化產業。在國內外眾多的航空機場中,最具有代表性荷蘭的史基浦機場發展模式是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發展的必然選擇。荷蘭史基浦機場就是以自身的航運優勢為出發點,不但建立起了完善的物流配送基地、商貿購物中心以及休閑服務設施,而且還在機場周邊地區發展與航運有關的高附加值產業,把機場有利的資源進行了充分的利益,重點培養人才隊伍的建設和更新,使其在技術的研發和創新處於領先地位,這樣更有利產業的集聚和延伸,從而吸引了許多知名企業和企業的總部遷移至此。此外,史基浦機場還根據自己特色的區域地理環境,在機場附近一片區域種植花卉,進行對外出口貿易,形成自身的特色產業,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史基浦機場是綜合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其產業布局涉及到各個領域。鄭州航空港和史基浦機場的發展模式有相似之處,這對鄭州航空港經濟產業的建設有指導意義。所以,鄭州航空港在借鑒史基浦機場模式發展的同時,要靈活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來發展一個具有河南區域特色、符合國家戰略要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經濟產業群。(作者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1]仝新順,鄭秀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經濟發展研究[J].區域經濟評論,2013,(01).

[2]李健.臨空經濟發展的若幹問題探討與對策建議[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9):189.

[3]王珍珍,鮑星華.產業共生理論發展現狀及應用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 (10).

[4]曹允春,董磊.鄭州航空港區臨空高科技產業體係的構建研究[J].交通與運輸2011(07):140-144.

[5]殷傑.鄭州臨空經濟發展問題探討[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9(3):54-59

[6]張占倉,蔡建霞.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與發展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2013(7):61-65.

[7]梁帥.臨港產業發展規律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