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日貿易中人民幣與日元的結算比例
物流貿易
作者:常兵魁
摘要:中日貿易額處於高位,但是在跨境結算中人民幣與日元的結算比相當低,大部分依舊依靠美元、歐元等第三方貨幣來支付,這樣為中日兩國的貿易者帶來了交易成本和風險,因此有必要對中日兩國貿易的貨幣結算進行探究。本文依據日本大井搏之等學者的理論,結合中日貿易結算的現狀來探究中日兩國之間人民幣與日元應有的結算比例。
關鍵詞:中日貿易;人民幣;日元;結算比例
在中日貿易中,雙方為了避免彙率風險,會更願意以本國貨幣結算,但由於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很低,人民幣的跨境結算也是剛剛起步,而日元由於彙率波動很大,不利於彙率風險的規避,目前大部分以美元、歐元等第三國的貨幣進行結算。隨著兩國對美元的依賴降低,中日貿易中日元與人民幣存在著更大的競爭,但是二者可以優勢互補,進行更好的協調。
一、中日貿易現狀
雖然2012年和2013年中日貿易額雖然稍有下降,但是一直保持在3200億美元左右。並且,現在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國和最大進口來源地,日本是中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其中,在2012年,日本對中國的進口額占日本進口總額的21.27%,比美國高處12.67個百分點。日本對中國的出口額占日本出口總額的18.05%。
而日本對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是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食品飲料和煙草、輕工產品、雜項製品以及皮革製品。而日本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電氣設備、機械、原料製品和化學製品。雖然隨著中國國內產業結構升級,中日貿易結構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但近期由於日本技術水平及產品質量優於我國,並且複旦大學教授華民認為在中國經濟結構未發生根本性改變之前,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中的計價結算貨幣的空間是有限的。
二、中日貿易結算比例的簡析
在國際中,石油、黃金、礦產和糧食等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計價結算的,雖然中日貿易中大宗商品的份額較小,但是由於美元規模經濟的慣性原因,中日兩國一直主要使用美元計價。
隨著2012年6月,人民幣可以直接兌換日元,這樣中日貿易結算可以不再繞道美元,減少美元兌換風險,進而還可以在中日貿易中可減少美元計價的比例,加大人民幣與日元計價的比例。又根據大井搏之等日本學者歸納的出口計價貨幣的選擇標準所述。
大小
出口對象國貨幣對本國貨幣的方差與出口國貨幣對美元的方差相比第三國貨幣生產者貨幣計價
商品差異化程度生產者貨幣計價當地貨幣計價
進口國的進口中出口國所占比重生產者貨幣計價當地貨幣計價
出口國規模生產者貨幣計價當地貨幣計價
本國貨幣供給的方差與外國貨幣供給方差相比當地貨幣計價生產者貨幣計價
從中我們可以把中日貿易中涉及到礦產等大宗商品的交易以及差異化程度較小的原材料以美元計價。又由於日本和中國的高技術產品和差異化產品的存在,這些以出口國貨幣計價,即中國從日本進口的電氣設備、機械等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以日元計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