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法新聞報道的方法及責任感的加強(2 / 2)

此外,發表時機的把握也是需要記者掌握“度”的一個重要方麵。發表時機正確可以有效幫助政法機關部門采取相應措施,同時也可以保證讀者獲得最為準確地政發信息。如果隻為了新聞能上頭條而不顧時機的正確與否便很有可能會為執法部門的行動帶來消極影響。例如針對某起刑事命案,如果記者對案件本身一股腦進行一一報道,會使得受眾對社會安定產生各種懷疑,甚至引起各種社會恐慌。但是如果記者巧妙運用采寫手法不急於發稿,而是認真分析案情,將案情頻發的視線巧妙轉移到相關偵查機關的布控情況和偵破結果方麵來,既能穩定社會民眾的情緒也能很好的保證新聞的時效性。通過體現公安機關對體係的不斷完善和對案件的成功突破來成功轉移了事件消極方麵的注意力。

三、增強責任感,當好時代普法的宣傳員

隨著我國法治化進程的加快,社會法律知識的普及成為趨勢,而政法新聞便是很好地普法宣傳手段。政法新聞報道內容通常是各種社會案件,在頻繁的犯罪事件的報道過程中,麵對各種刑事案件,記者很容易對時間報道產生個人情緒從而影響事件報道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記者要想將政法幹警嫉惡如仇、主持社會公平正義的敬慕充分宣傳到位,一方麵,必須學會擺正自身態度,認真做好法製普及工作,對案件進行及時報道,不斷發揚同犯罪分子作鬥爭的高尚精神,將社會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揭露和批評。另一方麵,政法記者要秉著打黑除惡,絕不向惡勢力示弱的宗旨,遵守法律、依法監督,充分發揮媒體記者強大的社會功能,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和職責。由於工作原因,政法新聞記者必須學會與基層執法部門緊密聯係,認真對待案件本身,絕不落下蛛絲馬跡,本著真實、客觀、公正的態度對事件本身進行細致、全麵、直觀的把握。不可否認,這也是政法新聞記者所擁有的優勢,通過新聞報道將輿論的強大監督力量運用在打擊犯罪勢力,提出合理化建議,完善政法體係的工作當中。

政法新聞是媒體重要的分支,政法新聞報道除了發揮普法宣傳功能之外,還要給民眾以法律警示和深思。在社會的複雜性不斷加強的背景下,每一起案件背後都飽含著對人生、對法律、對體製等的深刻思考。每一場悲劇的產生不僅僅是值得當事人深思,同時是對相關執法部門、對社會的一種警示。所以媒體更應注重在介紹好案件本身的內在東西的同時,引導人們在案件的報道中形成感悟。

總之,要想做好政法新聞報道,除了記者敏銳的新聞敏感性、豐富法律知識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以及巧妙新穎的報道方法之外,強烈的責任感也是政法新聞得以保持其生命力的重要條件。(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潘曉霞.政法報道必須把握“度”[J].記者搖籃,2011,01

[2]陳世華,韓翠麗.政法報道改革與和諧社會構建[J].新聞愛好者,2011,09

[3]曾興華.政法新聞報道中可讀性及其創新性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2,10

[4]王弢. 控製“量”把握“度”選準“點”——關於政法類新聞報道的思考[J]. 新聞通訊,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