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孫中山並未指定接班人 誰把蔣介石推上權力高峰(2 / 2)

1924年11月13日,孫中山啟程北上。《國民黨黨史》記載,北上前兩天,“總理令(黃埔)新軍改稱黨軍,任蔣中正為軍事秘書”。這是孫中山給蔣介石的最後一個職務。孫中山北上至去世4個月時間內,再未給蔣介石任何信函和指令。

就連孫中山行將就木之時,他也未曾召見過蔣介石甚至叫過蔣的名字。當年寸步不離孫中山病榻的床前侍衛李榮回憶:“(1925年3月11日)至晚8時30分鍾止,(孫)絕終語不及私。12日晨一時,即噤口不能言。4時30分,僅呼‘達齡’的一聲,6時30分又呼‘精衛’一聲,延至上午9時30分,一代偉人,竟撤手塵寰,魂歸天國。”

鮑羅廷助蔣登上權力高峰

鮑羅廷是被派到中國來的共產國際或蘇俄革命者,他是蘇聯駐華代表加拉罕介紹給孫中山的。加拉罕沒有叫鮑羅廷去改造國民黨,鮑羅廷也想不到,他到中國幹的第一件、也是後來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件事,是主持了對國民黨的改造。

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被刺於國民黨中央黨部。當天,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向鮑羅廷。孫中山死後幾個月裏,鮑羅廷成了廣州主要的掌權人物。表麵上所有決議都由幾個國民黨領導人共同決定,實際是鮑羅廷說了算。鮑羅廷實際已成為國民黨中央的大腦。

他在這個至關重要的會議上,提出了一條至關重要的建議:以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三人組成特別委員會,授以政治、軍事和警察全權。

“授以政治、軍事和警察全權”的特別委員會三人中,汪精衛本身是國民政府主席,許崇智是政府軍事部長,唯有蔣介石未任過高於粵軍參謀長和黃埔軍校校長以上的職務,他第一次獲得如此大的權力。其實此前鮑羅廷就看好蔣介石,為此和總軍事顧問加倫將軍發生了很大分歧。

利用廖仲愷被刺案,蔣介石指揮軍隊包圍了許崇智的住宅,指其涉嫌廖案;許崇智倉皇逃往上海。然後就是胡漢民。胡漢民之弟胡毅生與廖案有瓜葛,胡漢民先被拘留審查,後被迫出使蘇聯。

廖仲愷則被隆重下葬。

隨著廖案的處理,蔣介石一石三鳥,三個奪取權力的障礙一掃而光。

這之後,蔣介石還剩下最後三個障礙:前台的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後台的國民政府政治顧問鮑羅廷,和心目中的死敵中國共產黨。

第二次東征大捷使蔣介石軍功威名如日中天。

1926年1月廣州舉行國民黨“二大”,到會代表256人。選舉中執委時,有效票總數249張,蔣介石得票248張,以最高票數當選中央執行委員。會議代表中共黨員占100人左右,基本都投了蔣的票。

國民黨“一大”連張入場券都未弄到的蔣介石,個人聲名在“二大”達到頂點。

聲名達到頂點後,他便動手了。

1926年3月發生“中山艦事件”,蔣介石又是一石三鳥。這回打擊的重點變成了中國共產黨,蘇聯顧問團,還有汪精衛。

鮑羅廷恰巧不在,蘇聯顧問皆被軟禁,再用“整理黨務案”把鮑羅廷架空;共產黨人也在“整理黨務案”後被迫退出國民黨中央和第一軍。

汪精衛斥責蔣介石的行動是“造反”,但斥責完之後,他也隻有閉門謝客,悄然隱藏起來。4月初,汪精衛以就醫為名,由廣州而香港,由香港而馬賽,遠走高飛。

自此,沒有人能夠阻擋蔣介石攫取國民黨的軍政大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