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茵集團在2015年整個年度,拋開關稅、外彙以及個稅外,以公司名義直接繳納的國稅地稅以及某些行政收費就高達4萬億人民幣,僅僅藍茵電子就占了其中一半。
除了藍茵,還有諸如華為中興、一些全球已經很知名的太陽能企業比如帝烏和尚德以及英利、電力設備供應商,家電企業比如出口空調冰箱以及OLED電視機,紡織品企業等等。
2015年,華夏一年的外彙儲備增加了1萬5千億美元,其中將近一半都是外貿盈餘。對如此高額的外貿盈餘,美國佬隻有一個的辦法:打開印鈔機!
所以,去年底,華夏政府不得不麵對巨額外彙儲備的壓力,拿出了5萬億,免除了這些年大型基礎設施工程的投資費用,從而降低這些基礎設施的使用費用,間接地補貼民眾。
有估計,如果今年不出意外,藍茵電子的營業和淨利潤將得到大幅增長,那麼華夏的外彙儲備有加速流入的趨勢...
2015年,藍茵電子的每股淨利潤為48美元,比上個年度提高了4%多一點,算是比較平穩的了,如果2016年能按著估計提高20%,那麼就能達到每股57.5美元。銷售額呢,能達到驚人的1萬6千億美元,其中有1萬2千億都是海外市場的貢獻。而如今呢,藍茵電子的元器件,比如芯片,顯示麵板,基本電子器件,金屬或塑料配件等等,都不需要進口,進口的部件呢,大概不到3000億美元。也就是說,僅藍茵電子就能提供8000億美元的貿易盈餘。而這1萬億中,有20%是新增的,這就是為什麼說藍茵的業績大增,對華夏的外彙和財富的增加也是一大“業績”的原因了。
華夏的優質公司給華夏創造了巨額的真金白銀的外彙收入,華夏需要進口什麼呢?當然是礦產資源了,特別是鐵礦和銅礦。
在這個時空的2015年,華夏的粗鋼產量達到了驚人的12億噸,占全球30億噸的40%,比華夏李前世的2010年的產量提高了近一倍;而鐵礦石進口呢,華夏本土的鐵礦石產量已經達到了極限的15億噸了,而一年消耗掉了32億噸的鐵礦石,也就是說,進口了將近17億噸的鐵礦石。
價格呢?一噸達到了將近300美元,比華夏李前世的2010年的200美元,提高了50%!
也就是說,2015年一年華夏的鐵礦石進口,耗費了5000億美元!
這錢到哪裏去了?當然主要是澳洲和巴西,這兩大國家外界稱“已經被華夏經濟綁架了”!
當然,還有石油,石油雖說沒有那麼重要了,但在這個時空的2015年,華夏的石油進口量依舊比華夏李前世的2010年增加了一倍多,平均每桶的價格在75美元之間。
一年進口5億噸石油,耗費掉了將近2800億美元的外彙!
有統計,2015年,華夏僅金屬礦產石油天然氣橡膠的進口耗資就高達1萬2千億美元!
還有農產品進口,比如大豆,如今一年的進口量更是超過了8000多萬噸,一噸的價格在600美元左右,如此,一年也耗費500億美元,當然相比於鐵礦石,小巫見大巫啊。
如今,海外國家都稱呼華夏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進口原材料,出口成品;或者進口零部件,出口成品;或者自造零部件,出口成品;或者直接出口零部件。
所以,外界稱“華夏除了生產不出來金屬礦產和石油以及一些農產品外,其他的,都可以生產了,從高科技的噴氣式發動機和精密的人形機器人到初級的五金工具和紡織品...”
其實呢,西方國家很焦慮的,他們目前對華夏唯一的優勢就是:掌握了國際貨幣的發行權 。
如果哪天美元或者歐元突然垮台了,那麼他們的好生活將一去不複返了...因為他們發現,他們能生產的,華夏也能生產,他們不能生產的,華夏還是能生產...
如今,美國人向華夏出口什麼呢?一就是軟件和電影了,二就是農產品了,三就是一些非通用的芯片和一些消費量比較少的專用電子產品了,四就是醫藥和一些服務性收入了。2015年和華夏的外貿逆差已經高達6000億美元,如果不是華夏每年會拿出一部分外彙來購買它的國債,美國佬的日子肯定...
歐洲人呢,法國和意大利給華夏出口奢侈品,德國人給華夏出口一些高精密的特殊儀器,機床,外加豪華汽車,整個歐洲和華夏的外貿逆差也高達5000億美元...
和華夏保持順差,第一位的當然是澳洲了,鐵礦石和其他金屬礦產的出口,讓這個國家對華夏保持了將近3000億美元的順差,另外就是巴西了,也對華夏有1000億美元的順差。
其他的,比如小日本,雖然藍茵光電和藍茵汽車的技術很好,但畢竟沒有像藍茵電子的一些產品那樣壟斷市場,因此小日本在這個時空對華夏的汽車、化妝品、家電、數碼產品以及化工產品的出口規模也是十分巨大的。當然,數碼產品中要除開LY手機,如今,小日本的手機根本不是藍茵手機的對手,這個國家對華夏一年的順差也高達800億美元。
華夏李放了它們一馬,讓三星做了藍茵電子的供貨商,給藍茵電子出售存儲器以及一些配件,每年三星都能獲得幾百億美金的收入。還有,韓棒子的顯示器麵板技術最終搞不過藍茵光電了,怎麼辦?比如LG,也開始從藍茵光電進口麵板了,進口回國後,搖身一變,變成高等的顯示器和電視機,再出口華夏。而華夏呢,由於藍茵光電除了數碼相機外,不參與成品的生產,因此在品牌上,華夏的一些傳統的電視機生產商,根本就不是LG的對手。這個國家也對華夏保持著將近500億美元的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