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騩山玉盤(1 / 2)

想到這裏,張遠祚隻覺得有一種不祥的預兆。

“童教授!您是要在下幫忙找回那枚古玉盤麼?”張遠祚問。

童教授站起身,攥著張遠祚的雙手,語重心長地說:

“張兄弟!找你來,本是想探得那枚古玉盤下落。眼下既已水落石出,本無所相求,但古玉盤事關國家命運,也關係人類福祉,玉盤若為惡人所獲,那天下將陷於萬劫不複啊!不過,去往藏區,關山阻隔,路途遙遠,且流民悍匪時有出沒,國外敵特又緊盯不放,找回古玉盤並非易事。”

“童教授,古玉盤既事關天下安危,找回古玉盤,為國家,為黎民,乃是大義,況多吉兄弟拿著古玉盤隻會招災引禍,多吉兄弟與我有救命之恩,找回玉盤,救多吉兄弟,乃是報恩之舉,我張遠祚若是坐而觀之,豈不讓人覺得我忘恩負義,這實非大丈夫所為。”張遠祚慷慨地說。

“張兄弟來自武聖之鄉,果然忠義,老夫沒有看錯。為國家,為百姓,找回古玉盤的重任就全勞張兄弟了。若有難處,老夫定當鼎力相助。”童教授鄭重地說。

張遠祚跟童教授一席話談完之後,不知不覺,天已傍晚,童教授帶著張遠祚來到一處雅靜的酒店包廂,與他點些酒飯。酒過三巡之後,童教授從內襟取出一個包囊,欲將他祖傳的騩山玉盤贈與張遠祚,張遠祚哪裏敢收,惶恐之下連連拒絕。那騩山玉盤為何物,那是童姓家族曆經千年所傳,從不輕易示人,何談相贈。

童老再次談及他童家的騩山玉盤的傳說,竭力證明童家騩山玉盤確如傳言中那樣,能感通周圍人性善惡,遇善隨善。適才童老與張遠祚言談話語之間,已看出張遠祚乃仁善忠義之人,此玉盤贈與張遠祚,與他同去藏區,定能助他逢凶化吉。

“張兄弟,不要見怪,這騩山玉盤確為我童家祖傳,但這古玉盤並非一枚,找回古玉盤,覓得善歸,得逢德才兼備之人方行。我已過天命之年,身後亦無子嗣,這騩山玉盤與我已無半點用處,老夫今日將其贈送與你,也是一件善舉。好好尋回古玉盤,為國家,為人民,老夫死而無憾。”童老一番豪言,舉杯滿飲而盡。

張遠祚也舉杯同飲。

雖然張遠祚對騩山玉盤的傳說將信將疑,但麥克的研究資料他是看過的,也親曆狼山事件,古玉盤的威力和價值他是清楚的,但接受童教授的祖傳騩山玉盤,他還是顯得格外謹慎,總感多有不妥。

怎奈他與童教授推脫不過,最後隻好再三言謝,小心收訖。

臨行之前童老問及張遠祚將從何處著手,是不是要直接去往藏區尋那多吉兄弟。

張遠祚告其要回趟山西老家,探望下親人,並找到陳大虎,他們是多年的兄弟,去往藏區,與陳大虎相隨,也好彼此有個照應。

童老略略點頭,認為這樣也更為妥善,看來張遠祚定不會有負重托。

張遠祚匆匆退伍,部隊撫恤金還沒及時下撥,他來看望老領導和戰友的時候,大家夥給他湊了點回鄉的路費和基本生活費,也就幾百塊錢而已。

童老為了幫助張遠祚,另取出自己和老伴在美國任教和回國之後所積攢的所有薪資,約二十萬供張遠祚資用。

張遠祚感其至誠,含淚相受。在車站依依別過童老,張遠祚便匆匆返回山西老家去了。

“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

張遠祚自回到老家風陵渡後,先去母親墳頭燒了紙錢,再去張氏宗祠燒了廟香,然後看望了下同門耆老,於村中設宴同鄰裏聚鬧了一番。也正是那個時候,祖父才緣得幸,見過一回太伯張遠祚的真顏,此後無甚消息。

據說張遠祚離開老家後,徑直北上,往去臨汾浮山縣,尋找當年他救陳大虎的那個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