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有部分學者將價值鏈引入企業價值創造和企業價值評估研究,但沒有從宏觀上展現出如何在價值鏈模式下進行企業價值評估體係構建的整體思路,這則是本文將在下文所要提出的構建思路。
三、價值鏈模式下的企業價值評估體係構建思路
(一)價值鏈的概念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於1985年提出“價值鏈”的概念,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係列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後勤、生產作業、外部後勤、市場和銷售、服務等;而輔助活動則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利用價值鏈工具來判定和尋找企業競爭優勢並對構成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上的活動進行分析判斷進而評估和最終確定企業價值。根據價值鏈分析,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評估企業的價值,既包括企業內部因素又有企業外部因素,既有戰略性因素,又包含經營性及財務性因素等等。
(二)價值鏈模式下企業價值評估體係的構建思路
1.以價值鏈思想為主軸,全麵評估企業價值。企業是一係列契約關係的連接,由契約關係形成的企業價值鏈構成了企業的生命鏈,各環節相互聯係,共同影響著企業的價值,企業價值鏈反映了企業的總價值。在構建企業價值評估體係時,以價值鏈思想為主軸,可以將企業與上遊供應商的關係、下遊與顧客的關係囊括進來,並且通過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創造價值活動可以得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全麵評估企業價值。在價值鏈思想指導下,企業價值評估的指標體係設計,可以增加供應商的長期穩定合作關係的程度、客戶滿意度、忠誠度和企業生產能力利用率等。
2.以價值管理為目標,不斷創造企業價值。隨著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企業的價值評估不再是企業並購、合資合作的需要,而更應是企業理財和財務管理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經常性工作,公司投資、籌資和融資等決策均是與企業整體價值息息相關。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首先認識企業價值,找出價值增值的驅動因素,進行價值管理,不斷創造企業價值。而價值評估是價值管理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和組成部分,價值管理是進行價值評估的意義所在。在企業價值管理中進行企業價值評估,主要是用於分析和衡量企業的公平市場價值並提供有關信息,以幫助投資人和管理當局改善決策,以企業價值管理為目標的企業價值評估體係是對這種價值創造預期結果進行度量、評估和分析。企業價值評估體係的構建以價值管理為目標就是要以企業價值為基礎,製定和調整戰略規劃,集中企業的所有力量,合理配置資源,以增進現金流和為企業創造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