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芙巧克力的情感洞察(1 / 2)

快消品

作者:周再宇

魏煒說:“對於品牌來講,除了最基本的產品創新和廣告宣傳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理解消費者的生活,在消費者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機會,能夠跟消費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溝通。”

“你不能拒絕巧克力,就像,你不能拒絕愛情。”這句動人的台詞來自一部南孟京輝執導的話劇《一顆巧克力的心聲》。這部將巧克力與愛情巧妙銜接和融合的話劇,正是巧克力品牌德芙出品的藝術與商業跨界之作。事實上,從植入《杜拉拉升職記》到讚助藝術舞蹈演出,再到攜手孟京輝團隊推出這部話劇,德芙一直在敏銳地觀察消費者情感、生活的變化,嚐試觸及到消費者內心的情感和心靈。

“德芙巧克力希望為所有消費者的生活帶來‘More Moments, More Places, MoreSmiles’,這也是我們品牌的願景。”德芙品牌市場總監魏煒表示。談到這部定製劇的創意和製作過程,魏煒坦言“很有挑戰”。“定製劇是一個文化和商業擁抱的高級形態,要通過藝術形式,真正走進消費者心智空間進行交流,對劇本的要求很高。”魏煒介紹,“對於品牌來講,除了最基本的產品創新和廣告宣傳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理解消費者的生活,在消費者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機會,能夠跟消費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溝通。”

80~100倍的差距

正如那句經典的問話一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你要聽哪個?

“好消息是中國巧克力市場正以10%~15%的年增長率迅猛發展,市場消費潛力高達200億元(但願它不會永遠隻是“潛力”而已)。”魏煒說,“壞消息是,在歐洲,比如荷蘭,大概年人均消費巧克力的量在12公斤,英國大約8公斤,而在中國年人均的統計也就是在100~200克之間,中間居然有80~100倍的差距。”

無論怎樣,做最好的準備與做最壞的打算之間並不衝突。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重量級巧克力企業已經全部進入中國市場,在各個超市中可見的進口或合資巧克力品牌有70餘種,進口巧克力品牌的不斷加入,加速了中國巧克力市場向國際化競爭演變的進程。近年隨著外資品牌逐漸搶占市場,部分地區僅德芙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就超過了一半以上。

進口、合資品牌因為品牌強勢和產品領先,銷售勢頭強勁,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國產品牌則表現不佳,無論從高空的品牌傳播、廣告投放還是地麵的產品鋪市、市場生動化和銷售促進等與外資品牌相比,都有相當大的差距。作為國外品牌,德芙迄今為止占據了中國市場40%左右的份額。

然而,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中國市場地理麵積很大,人口眾多,要有效地把13億消費者跟一個品牌聯係起來,確實是非常艱巨也需要很長時間的一個任務。”魏煒介紹,巧克力品類在國外的發展曆史已經超過了百年,在中國市場發展僅十幾年。“這樣一個曆史發展本身造就了整個市場發展上的差距。同時,因為地理麵積大,城市人口多,因此,我們隻能根據城市發達程度進行切分,比如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消費者接觸巧克力的時間更長,也有更多的品牌利用機會,讓這些消費者接觸到不同種類、不同口味、不同形式的巧克力。而在一些二、三線市場或者鄉鎮,從整個產品的分銷,到更深層的巧克力感受溝通方麵,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消費者其實還沒有完全理解巧克力在他們的生活裏到底能夠做什麼,能夠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價值。”魏煒說。

從情感上理解消費者

魏煒認為,對於品牌來說,最重要的是非常密切和深層次地理解消費者的變化,而且這種理解必須不斷加深。“剛進人市場的時候,我們談消費者行為層次上的理解,後來逐漸從行為進一步深入到消費者在消費和購買的時候,他們的心理和情感層次的一些變化和影響。而我相信在消費者的理解方麵,德芙要遠遠超過其他品牌。這是這麼多年德芙不斷把業務從比較領先的狀態不斷加強的秘訣或者基礎所在。因為有了這樣一個理解基礎,讓我們可以更加有效地把其他營銷工具,比如新產品開發、廣告創意或者拍攝,包括我們在店內產品的貨架和產品的包裝、排放,都用消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的方式展現在他們麵前,這些都得益於我們對消費者更深、更全麵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