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悲父逝夢顯堯湯 初入宮陰後生嫉(1 / 2)

鄧綏自小聰明可人,甚是懂事。獨不愛玩耍,偏好讀書,六歲便能讀史書,鄧夫人雖見其聰慧,但男女有別,女子無才才是德。鄧訓卻不以為然,反而對其很是鼓勵,隻是鄧夫人頗為阻攔,也就不多過問。

鄧綏兄長頗多,獨年長了鄧綏幾歲的大哥鄧騭對妹妹憐愛有佳,暗地裏偷偷教著小鄧綏讀書。直至十二歲,鄧綏《詩》、《論語》等悉數讀完,還常和兄長們相互切磋討論,每每論及興衰過往,朝堂功過。但對操持家務,針線女工,幾乎不屑一顧。其父鄧訓見鄧綏才思敏捷,聰慧過人,其造詣定在幾個兒子之上,對其讀書便極為支持。鄧夫人認為其不成體統,鄧綏孝順,不願惹母生氣,便專心研習女工,但夜間仍挑燈讀書,涉獵極廣,天文地理,治國韜略,對兵書戰策也揣摩至深,莫說女子,即便男子也甚是難得。

稍大一些,其美貌尤為凸顯,婀娜的身姿,秀美的黑發,粉白如花的麵龐,閃爍的眼眸,處處顯得嬌人般的可愛又可憐,讓人既為之讚歎,又為之憐惜。見過鄧綏的人都為之讚不絕口,一時間,鄧綏便成了美的標誌。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鄧訓出任護羌校尉,駐兵臨羌。鄧訓作戰多有奇謀,使羌軍首領迷糖屢次慘敗。鄧訓德厚,平息羌族叛亂,多以安撫為主,以安樂生活誘導,且多施善民策略,贏得羌族百姓尊重與愛戴。永元四年(公元92年)冬鄧訓公事所累。積勞成疾,病卒於任上,時年五十三歲。

時羌胡百姓極為痛心,每日皆有數千人前來吊唁。羌族習俗,若是父母去世,當以悲泣為恥,於是羌族百姓皆騎馬高歌呼喚。聽聞鄧訓病逝的消息後,羌族百姓無不吼號,或用刀自割,或刺殺其犬、馬、牛、羊等,百姓皆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之後,家家為鄧訓立祠,每有疾病,便請禱求福。

鄧訓死訊傳回家中,鄧綏晝夜啼哭,三年不食鹽菜,使得為人憔悴,容顏受損,甚至親人們來了,竟然認不出她。

幾次夜裏,鄧綏夢見自己用手去摸天,蕩蕩正青,好似有鍾乳狀的液體,鄧綏便仰嗽飲用。

鄧綏感覺很奇怪,便將此事告知鄧母,鄧母尋找高士為此夢占卜,高士言其實“堯夢攀天而上,湯夢及天而舐之,斯皆聖王之前占,吉不可言。”

鄧母聽後內心極為歡喜,料想當年那位道人所言極是,但心中仍想再做確定,便又尋訪到一位相術高超的相者,偷偷將其帶進家中,為鄧綏看相,相者見道鄧綏後驚歎道:“此成湯之法也。”

鄧家極為高興,並將此秘密暗藏下來,不與人知曉。鄧綏叔父鄧陔道:“常聞活千人者,子孫有封。兄訓為謁者,使修石臼河,歲活數千人。父禹將百萬之眾,未嚐妄殺一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其後世必有興者,今定為綏矣。”公元95年,和帝選妃。此時鄧綏年方十五,和帝對鄧綏早有耳聞,且早就想一睹芳容。此次選妃,便將鄧綏列入其中。

鄧夫人聞訊,又喜又憂,便與鄧綏及其兄弟五人商議此事。大哥鄧騭道:“雖然入選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畢竟後宮自來險惡,當今陰皇後雖然與鄧家是近親,卻難有容人之量,且早有聞,陰皇後一直沒有子嗣,和帝子嗣又多離奇夭折,事情必有蹊蹺。但而今,若不參加選秀,必是欺君之罪。”鄧夫人聽後,心中還怕又是擔心,又是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