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當下,上學不件容易的事,不僅考驗學生還考驗著家鄉。程君誌的入學顯得那麼簡單,年齡夠了,交學費,就可以上學了。
幾個鄉孩子都在這個學校裏,麵積不大,前後兩排有梁房屋,中間有花壇,簇擁著國旗。學校容納了六個年級,半年級,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最高的是五年級。每個年級隻有一個班,有的班級人數很少,大多時候上課是混合在一起的上的。在想君誌的認識中,超越五年級的存在隻有在沒有去過的街上才有。
學費應該隻有幾十塊錢,可也是借來的。
入學對於程君誌來說沒有任何可以令其激動的,隻不過換了個地方玩耍,認識了更多的小朋友。有的成群結隊的欺負落單的人,偶爾進進女生廁所,或者幹脆把人堵在女廁裏,小女孩會去告訴老師,在老師氣急敗壞的叫囂聲中,小夥伴們撒腿哄散。
學校旁邊有個相當於賣零食的小店,因為是家主在街上批發了很多零食,擺在家裏出售給學校的孩子。每當下課,這小店便人滿為患,孩子們手裏拿著唐僧肉,老虎肉,什麼什麼絲的,總之酸酸甜甜的,一角錢一袋,比一角錢兩盒的火柴還貴嘞,程君誌記憶猶新!最經久不衰非屬辣條不可,至今那麼個啥肉的都消失於世。捏著辣條的一端,高高提起,仰頭,張嘴,一點點嚼下去,最後把手指放嘴巴裏吮吮,感覺是人間美味啊。不過吃相毫無形象可言。家主還提供場地供旅途遠的孩子停車之用,不用想也知道,需要收費的嗎,很便宜,停一天大概是一角錢。
沒錢買的話,刺激的就是,回到家就會偷吃家裏的味精,因其有那麼點辣條味。這可以冒著聽大人們說味精吃多了會生白發的危險所幹的事。小孩子好吃,難怪。
學校周圍有些不知名的樹,參天的,歪脖的,形態各異。
不知道誰發現了馬蜂窩,下課了,調皮的小朋友就會撿樹枝,一天一小捅,三天一大捅。每次都輕微的捅下,這時,馬蜂嗚嗚的飛出來,然後,小朋友敞開壞的撒腿就跑,樹枝的也不要了,跑的越快越好,每次都有不幸的被蟄了。據說蟄了人的馬蜂,活不了。沒多久老大的馬蜂窩被捅下來了,馬蜂的數量也不是以往的數量了,但這次卻傾巢而出,自惹麻煩的小朋友們又是一陣跑。過了會,小朋友們小心翼翼的緩慢靠近,生怕有沒有飛走的馬蜂。最後馬蜂窩被他們分了。小君誌那著自己的那份高高興興的拿回家給媽媽了,好不自豪,這可是中藥材啊!
其中有對夥伴,一個叫孫大柱,一個叫孫家讓,倍受小夥伴們的欺負,小夥伴們大多則姓程。他們倆也可稱之為難兄難弟,有人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程君誌雖不甚了解他們但是可以理解他們為啥經常在一起了。
一天清晨,下起暴雨,老師的教書聲中,持續的響著窗外啪啪的雨聲。
這時候的孫姓兄弟,剛來到窗外,矮著身子,半蹲在窗戶下,孫大柱說:“家讓,我們都遲到了,進去肯定被老師罰站,不如我們回去吧。”
孫家讓說:“恩,我也不想去。可是回家怎麼說。”
孫大柱:“我們找個地方躲雨,到下課時間我們就回家。”
孫家讓:“好。”
就這樣,放學了,路上,還遇到了同鄉的小夥伴,還被嘲笑:“上課怎麼看到你們兄弟倆啊,哈哈~~~”
他們先到了家讓家,迎頭見到的卻是倆人的爸爸,結果可想而知,免不得一頓打罵。
君誌的那個時代的房子是有房梁的,比現在生活的牢固的鋼筋混凝有意思,更重要的是有價值!其中蘊含著古代神話故事,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網上看看關於“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