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法國飲食文化及形成原因(2 / 2)

第五、奶酪文化。戴高樂將軍曾經感歎道:“誰有辦法治理一個有246種奶酪的國家?”其實目前在法國奶酪已經高達487種,也就是說法國人可以一年365天,天天吃不同種類的奶酪,因而在法國人的餐桌上,奶酪也是每餐的必備品。法國的奶酪大致有八類:新鮮奶酪,花皮軟質奶酪,水洗軟質奶酪,藍紋奶酪,山羊奶酪,硬質未成熟奶酪,硬質成熟奶酪,融化奶酪。吃奶酪也是一門藝術,正確的搭配方式可以更好地感受其濃鬱的風味。一般來說,溫和的奶酪,一定要配上柔順的葡萄酒;味道鹹重的奶酪,則要搭配比較強烈的紅酒。新鮮初熟的奶酪,應選擇質地較脆的法國麵包,而濃鬱陳年的奶酪,則適合味道偏重的全麥麵包。

法國美食的形成和獨特的飲食文化是眾多因素下的產物。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曆史和經濟條件。

長時間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經濟條件形成發展了法國各地的飲食傳統。豐富的肉類菜肴,勃艮第的奶油醬汁不僅歸因於勃艮第養牛的卓越,大部分還歸因於該地區幾個世紀以來經濟的繁榮。在另一方麵,山區有利於製作堅硬的奶酪,這些奶酪能保存較長時間。曆史上,在經濟有限的區域,大部分家庭以畜牧業為主要謀生手段,這樣就出現了各種食物生產係統工程。

2. 與法國的民族性密切相關。

法國人十分重視飲食,一位法國烹飪家曾有過一句名言:“發現一道新菜,要比發現一顆新星給人類造福更大。”美食對他們而言,不僅是生活的片段還是一種態度,甚至是一種基本的生活藝術。這是法國菜肴經久不衰的原因,另外法國人的浪漫情懷,也使法國創造了許多世界上浪漫美妙的生活形式,尤其是對於法國的貴族,他們的特點是骨子裏的奢靡和享樂,在宴會,狩獵等活動中,紅酒必不可缺,這促進其形成了源遠流長的酒文化。因而法國的飲食之所以舉世聞名與該民族對於美食孜孜不斷的追求密不可分。

3. 法國飲食博采眾長。

法國與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相鄰,這有利於法國烹飪博采眾長。公元1533年,意大利公主凱瑟琳·狄·麥迪奇下嫁法國王儲亨利二世時,帶了30位廚師前往,將新的食物與烹飪方法引介至法國。法國人則將兩國烹飪的優點加以融合,並逐步將其發揚光大。路易十四別出心裁地發起過烹飪比賽,廚師們競相獻藝,各露絕招。17世紀,法國學習意大利使用刀叉,初步形成如今的西餐禮儀,經過二三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法國菜征服了各國的美食家,成為歐美西餐的代表。

法國近年來受經濟不景氣的衝擊及年輕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傳統昂貴而精致的美食,整體的價格及水準上皆有下滑的趨勢。越來越少的法國人願意花天文數字般的價格隻為了吃一餐。法國的兩大權威美食評論寶典《米其林》以及《高特米優》開始倡導物美價廉的新飲食文化,很多過去高不可攀的餐廳都試著大幅降價以吸引更多的食客前往。對於想要品嚐法國美食的朋友,到地道的法國餐館,享受美酒與菜肴的完美一餐也不是可望而不可求之事。

不管社會發展到何等現代化的程度,人的思想和行為如何前衛,美食始終是一個國家傳統而古老的藝術,是一個國家文化生活的一種映射,也是了解外國文化的一個窗口。對於法國美食的了解有助於中國了解世界,了解外國文化,促進中國與外國的交流與往來。

【參考文獻】

[1]郭隅楠.淺談法國飲食文化[J].青年文學家,2012(6).

[2]陳虹.淺析法國飲食文化與法國中餐行業現狀[J],法國研究,2009(2).

[3]孔凡真.各國不同的餐飲文化簡介[J].烹調知識,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