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完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覺得我的閱讀方式是不是過於太快了,總覺得還沒有完全消化挪威森林的一切,一轉眼就已經進入挪威的世界裏了。戲劇,這樣一種形式,這樣一種題材的東西,真的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剛開始讀的,並不能完全了解作者的想法,他的思路是怎樣的也一概不知,大概是因為我對歐洲的曆史缺乏了解吧。剛寫這篇感受時,我覺得冥冥之中有著巧合的意味,挪威的森林就到了挪威的世界,還有就是看挪威的森林那個電影,在很久之前,我記得我看過這個電影的海報,卻不曾想過,在今天我卻因為裏麵的內容如此的癡迷。好了,接下來就是我對這篇戲劇的看法。看起這篇小說對於我來說並不費勁,雖然內容看起來很奇怪,看的過程中想象的場景也是類似於舞台劇那樣的(我說過習慣在看的過程中想象場景),但是因為本書的前言和中間的解釋中有著對於內容的注釋,所以不太會費腦子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前言說這是在批判社會的不公,法律,宗教,信仰,在篇幅中真的是被作者很含蓄的表達出來,很佩服作者的文學素養,就平凡的對話竟然有著深層次的含義。本書的結尾真的是給了我一個大大大大的問號,我在筆記中也用了很多問號。娜拉說的奇跡中的奇跡,還有海茂爾(心中閃出了一個新的希望),這在我心裏都產生了無比強大的疑問。開篇的時候丈夫稱呼妻子“小鳥兒”“小鬆鼠”在我感覺起來有股子甜蜜的味道,卻不曾想就這樣的一個稱謂也是娜拉悲觀的條件之一,這和作者是悲觀狀態也有著關係吧。本想著這種具有豐富諷刺意味的小說應該是在末尾的時候,突發的繞道故事的開頭,卻不曾想他給我留下了是難以解開的疑問。實在是有夠讓我認識戲劇,這一題材的新穎吧!
娜拉:小說的女主人公,有著本劇中所有男子的喜愛的品質,算是公主一般受人愛戴,但是,她內心的世界,她想要的也就隻有她自己明白,善良而堅強,是評論員對於她的解讀,她其實明白自己一直被爸爸被丈夫哄騙著,就像一個提線的玩偶,讓她笑她就笑,不讓她吃就不吃,讓她舞蹈就不能反抗,讓她歌唱就不能停止下來,可是就是這樣的生活她也盡力過到最好,為了不給父親增添煩惱,她偽造了簽名,為了救丈夫,她選擇了與法律背道而行,但這一切似乎都沒有為她的未來添點彩,在丈夫知道實情後,選擇了辱罵她,並不是保護她,哪怕是一種形式都沒有做到,就像玲子的釘子,崩掉了。她徹底的失望了,沒有發生她所期待的奇跡,所以她選擇遠離,遠離一切,可是最後她可以成功嗎?
托伐海爾茂:娜拉的丈夫(文章中寫成了他是第一人物),在我看來,他也是一個玩偶,是一個被社會玩弄的市儈,社會有著不善的言論時,他選擇去討好,讓大家改變言語。哪怕有自己看不上的事情的時候也要為了社會那一點地位裝下去,為了地位犧牲自己的妻子,是不是大難臨頭各自飛啊!悔恨?最後隻是覺得丟了一個聽他話的玩偶吧,愛,也隻是一開始,後來也就是依賴,任誰也不像丟棄陪伴娃娃。
阮克醫生:他出現的頻率不是很多,似乎剛出現他就死掉了,畫有黑色十字的名片,一次陰鬱的談話,他的告白似乎是遺言一般。他也是一個玩偶,為了一個不愛自己的女人的一家,陪盡笑容,陪盡一生,最後的凋落都是在那一家人看來微不足道,靜靜悄悄的消失了。
林丹太太和尼爾柯洛克斯泰:外國人的名字好難打啊,很戲劇的一對,林丹太太的職位是尼爾的位子,尼爾為了這個位子“不擇手段”,林丹太太卻輕而易舉的得到了,而且這倆人還是情人的關係,好有“猿糞”,同時,他們也是玩偶,為了得到職位林丹太太成了娜拉的玩偶,為了得到職位尼爾成了生活的玩偶,哎,可悲。他們的戲劇登場同時也戲劇離場,玩偶的小脾氣弄得那一家人悲歡離合。
三個孩子:是娜拉的玩偶,開心時拿出來玩一玩。
安娜;更是這一家人的玩偶,照顧了娜拉,也撫育了娜拉的三個孩子
仆人:玩偶
這就是玩偶一家,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我也是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