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讀完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就像那本《嗨,村上春樹》裏寫的一樣,要是隻是評論村上的作品,那麼每個人都可能是一個不錯的評論家,就像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一樣,村上的作品就是在不同的地方給人以不同的品讀觀點,說是品讀,對於村上的作品而言確實是有些過於空,他的作品在現在的我看來是一種在看我自己的故事,不能說是品而是自己生活的回味。從開始看這本書起,我就是在腦海中構思著人物,場景,像動畫一樣展現在我的腦海裏,也許隻有這樣我才可以讀進去,也許也是這般如此,理論的東西才會讓人覺得枯燥,構不起一個完整的畫麵。如果說要說青春是什麼滋味,我覺得村上的筆下才是我的青春,蘇靜說村上給沒有理想的人,安於現狀的人找到了安穩自在活下去的理由,是的,真的是這樣,但是,在村上的筆下,安於現狀的人卻不頹廢的生活,他們有自己生活軌跡,不需要有人讚同(永澤,渡邊,木月),這使我倍加羨慕,不需要有讚同的人聲,不在乎反對的語氣,生活就自己說的算。不解的是書中的人物,按他們的話說,就是對於上學沒有興趣的情況下依舊可以完美的畢業(直子,渡邊),那我嘞?對於學習也是絲毫提不起興致,可是也沒“無聊”到學到完美。就這樣簡短的記錄下來我想說的,是隻想把自己腦袋倒空掉,不想放著一堆的思想,我需要新的內容來填充。在書裏有很多不良,這是一個也讀過此書的同學的觀點,就像我說的,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嘛!在我看來沒什麼不可,在村上的筆下,那些細節被描繪的很美,人的交彙說實在話不就是那樣,但對於書中的人物來說是那樣的,那樣的感受下,那樣的情境下的那樣的動作而已。在讀的過程中我記下了很多筆記,但因為一些原因丟掉了前半部分的記錄,但大部分都是在那些描寫景描寫人的地方我做了標記,有些是很美的描寫,有些是很灰暗的場景,就像古人所說景因人的心情變得不同,所以才會有不同的場景描寫。隻看了一遍的書也許還有些觀點我沒有深刻的明白這什麼,就像每個階段讀出的品味都會不同一樣。在此,我隻是對幾段寫下感悟,希望電子書不再丟掉,否則筆記也會丟失,不太喜歡讀紙質的書,即使它可以將我的想法保存得很長久,但,就是不想讀。第一個是玲子在家教的那個女孩,那個漂亮的跟瓷娃娃一樣的小女孩,同時也是讓玲子腦袋中的那顆“螺絲”b的一下斷了的女孩,描寫她的時候說她很會講話,而且也會為了保護自己去說一些謊話,處事圓滑,看到這點我覺會覺得和我好像,村上的人物是不是也有他的影子在這裏呢?反正我在他的小說中找到了彷徨的我,孤獨的我,和變化的我。蘇靜說,村上是因為不想與人溝通所以才開始寫作,也對,每個人的想法不同,硬強求任何一個人去讚同我的觀點也是不可能,所以我也選擇記錄下來,說不上是寫作,隻是一些感想而已,也不求著可以被人看見,就像記錄心情的日記,所有的一切隻有自己知道。還有文中的很多經典的話,永澤告訴渡邊,“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的人做的事情”渡邊經過木月的死後所感悟的話“死不是生的對策,而是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等等,這些話對於我來說都是新一次的接觸,有著不同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