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妊娠轉胞小便不利。用升提兼補氣血。如肝經鬱熱。小柴胡湯加山梔生地木通。如子宮下脫。亦屬肝火。兼升兼清。乃效。
一婦人素有虛寒。即懷娠不可寒涼者。仍須溫補。或過服寒涼。恣啖生冷而成病者。亦須以熱藥挽之。不得拘於常例也。
半夏湯治妊娠阻惡不食。
半夏(一錢湯泡七次)茯苓(一錢)紫濃樸(五分薑製)炙甘草(三分)廣皮(一錢)(內熱)條芩(一錢)(胃寒)藿香(一錢)(或加)人參(一錢)竹茹一團。薑三片。熟砂仁末七分。水煎。
束胎丸白術條芩廣皮各等分。為末。水發丸。虛者人參湯下。多怒者砂仁湯下。
知母湯治子煩。
知母(一錢)麥門冬(一錢)竹茹(一團)廣皮(七分)炙甘草(三分)茯苓(一錢)燈芯二十根。薑一片。水煎。
紫菀湯治子嗽。
紫菀茸(一錢)桑白皮(一錢)桔梗(七分)麥門冬(一錢)前胡(六分)茯苓(一錢)廣陳皮(七分)炙甘草(三分)阿膠珠(一錢)薑一片。水煎。
黃芩湯治子懸。
黃芩香附(便製)各等分。為末。水調二錢服。
大腹皮湯治子腫。
大腹皮(一錢五分)桑白皮(蜜炒一錢)生薑皮(五分)茯苓皮(一錢半)廣陳皮(一錢)白術(土炒一錢)條芩(七分)車前子(二錢焙研)木瓜(七分)大棗二枚。水煎。
八珍湯六七八月。用此養胎。
人參(一錢)白術(一錢土炒)條芩(一錢)阿膠(二錢蛤粉炒)廣皮(一錢)當歸(一錢)杜仲(一錢鹽水炒)白芍藥(一錢酒炒)茯苓(一錢)炙甘草(三分)撫芎(三分)香附(一錢酒炒)加砂仁末五分。薑一片。水煎。
達生散大腹皮(三錢)人參陳皮(各半錢)白術(土炒)當歸(各一錢)白芍藥(一錢酒炒)炙甘草(三分)紫蘇(五分)白術(土炒)當歸(各一錢)上作一服。入青蔥五葉。黃楊腦七個。或加枳殼砂仁。以水煎。食後服。於八九個月內服十數帖。甚得力。夏月。加黃芩。春月。加川芎。氣虛。加參術。
氣實。倍香附陳皮。血虛。加當歸熟地。形實。倍紫蘇。性急。加黃芩。有熱。加生地。有痰。加半夏。食積。加山楂。別有他症。以意消息。
抑青丸連黃(四兩)為末。蒸餅糊丸。服。
女科
小產論
屬性:婦人正產。猶瓜粟之熟脫。乃候至而氣足。半產。如草木之催殘。乃枝萎則實落。蓋一順而一逆也。順則不計月之足否。總無礙於經絡。逆則無問月之多寡。均有傷於經絡。何以言之。如妊娠一二月。足厥陰少陽脈養之。三四月。手少陰太陽脈養之。五六月。足太陰陽明脈養之。七八月。手太陰陽明脈養之。九月。足少陰脈養之。十月。則受氣足而生矣。苟女子性不善調。
動靜違和。既不遵乎胎教。乃輕率而躁妄。以致半產漏下。或三四月而墮者。則傷手少陰太陽。後至二經而必複墮。五六月而墮者。則傷足太陰陽明。後至二經而必複墜。甚且三四次。五六次。而終不成孕者有之。故凡遇半產者。必需兼補氣血。加阿膠香附。調養於被傷之餘。預固於複孕之日。
使至其所傷之經而不墮。則不患複墮矣。且當其欲墮時。有因暴怒而傷。
有因閃挫而損。或先見紅而胎未移。尚可固而安者。或腹疼甚而小腹墜。
不可挽而留者。有小產後去血過多。元氣虛脫。而肢冷脈微。用大溫補而愈者。有小產後去之不盡。腹尚疼痛而琳瀝未止。兼破惡血而痊者。種種不一。或補或瀉。尤宜斟酌而不可忽耳。
一小產有一二月而墮者。俗以為過期。腹痛凝結而下。殊不知足厥陰少陽。受傷而孕不固也。治者宜膠艾八珍之類補之。不可誤認為凝經也。
一小產年壯氣盛。跌撲而傷。宜先去瘀而後補之。質弱經傷。屢墮而下。即當大補氣血。而兼以去瘀可也。
一小產下血不止。用補氣養血湯。心腹疼痛。用補血定痛湯。
一胎氣不固。時常小產。宜預服安榮湯。加人參以固胎元。
治驗一儒者內室。初秋小產。去血過多。大汗如雨。肢泠脈微。以人參理中湯倍參。加黃歸芍。連進二三劑。四肢漸暖。汗止脈出。繼以人參調理而安。
一女子小產。腹中大痛。治者誤行溫補而愈甚。用補血定痛湯。複下瘀滯。腹痛遂減。
膠艾湯阿膠(一兩蛤粉炒成珠)艾葉(半兩)水煎服。
補氣養血湯人參黃(蜜炙)白術(土炒)當歸白芍藥(酒炒)阿膠珠香附(各一錢酒炒)艾葉川芎炙甘草(各五分)青皮砂仁(各七分)水煎。
補血定痛湯白芍藥當歸熟地川芎(各一錢)玄胡索(七分)桃仁泥紅花(各三分)香附青皮澤蘭牡丹皮(各五分)水煎。
安榮湯當歸白芍熟地川芎阿膠香附白術黃芩縮砂糯米桑寄生各等分。水煎。
女科
大產論
屬性:婦人易產。由於氣血之強。則兒身之轉也捷。難產。由於氣血之弱。則兒身之轉也滯。捷則子安而母亦安。滯則子危而母亦危。故善治者。必扶元氣。
而調血次之。疏利又次之。蓋女人懷娠十月。雖藉五髒之陰。六腑之陽。十二經脈養成而足。其實則元氣載之舉之也。且胞係於腎。肺為之母。子虛則補其母。陽生陰長。氣旺則期未及者能安。期既及者能送。故當彌月。必需大進人參。而臨期為尤要。抑兒之居母腹。朝夕與俱。寢食與共。入息與處。加以數月之久。譬如持重物而遠行。雖有勇者。我知其力怯而氣懦矣。
世或不察。輒畏人參不敢服。謂補助胎氣。恐其娠大難產。不知氣旺。則胎有所束而展舒便。氣弱。則胎無所製而傳送艱。徒用葵子滑石脫穎等取其滑而利。遇氣血盛旺者亦可。氣血衰弱者。有不反耗其氣乎。故臨盆時。
多服人參。佐以芎歸杜仲茯苓陳皮等。則庶乎其易產矣。
一孕婦隻腹痛。未產也。連腰痛甚者。將產也。蓋腎候於腰。胞係於腎故也。
一分娩難產。及胞衣不下等。宜預服無憂散。
一妊娠因跌仆。子死腹中。惡露妄行。疼痛不已。口噤欲絕。用芎歸湯。
一分娩交骨不開。至五七日不下垂死者。用加味芎歸湯神效。婦人年長初孕。及素難產者。宜預備服。
無憂散當歸川芎白芍藥(各七分)木香甘草(各五分)炒枳殼乳香(各一錢)血餘灰(四分)為末。分二服。水煎去渣用。
芎歸湯當歸(一兩酒洗)川芎(七錢)分四服。水煎。將幹。投酒盞半。煎五七沸溫服。若子死腹中。立便逐下。若腹痛隨止。子母俱安。又治臨產難生。胞衣不下。及產後血暈不省。惡露不止。身熱頭疼。一切等症。
加味芎歸湯川芎當歸(各一兩)血餘(一握燒灰存性)龜板(一個酥炙)為末。每一兩。水煎。俟人行五裏許立下。蓋此方覺難產。及雖產。兒不易下者。即須服之。有挽全保救之功。餘曾屢試神效。幸廣傳之年長初產。
及久患難產者。為天下幸甚。
女科
產後論
屬性:新產之後。丹溪謂大補氣血。雖有他症。以末治之。其說甚善。然此謂惡露下盡而言則可。惡露未盡而言。則不可也。妊娠十月根據經而養。其精粹則為孕育。其滓穢則為惡露。分娩之日。年壯氣旺。惡露易行。以六七日為期者有之。雜病相侵。或為阻滯。以一二十日未盡者有之。多產氣弱。時行時止。以一月淋瀝者有之。故其為患也。兩脅作疼。少腹脹滿。兒枕成塊。寒熱時作。甚至心神恍惚。發嘔不食。敗血流經等候。其害不一。故產後首重於此。其自行者所不待言。一或有阻而致他病。或因他病而致凝阻。必須芎歸益母楂肉去瘀為主。而佐以他藥。無論虛實。皆不可缺。而參補氣之藥。切勿早投。恐惡露上攻。變異頃刻。若去血過多。惡露已盡。腹無疼痛硬滿之處。半月一月以來。但見虛候。又須大補氣血。兼溫暖藥。以複其生氣。
則又何疑之有哉。
一產後惡露不下。少腹疼痛。用芎歸益母楂肉香附陳皮玄胡索。或加桃仁紅花丹皮五靈脂。腰痛。加杜仲續斷。外感。加紫蘇。嘔惡。加藿香半夏茯苓甘草砂仁生薑。
一產後惡露少去。用四物湯加牛膝山楂杜仲益母茯苓陳皮香附。
一產後惡露未盡。脾氣又虛。破血則礙脾。補脾則礙血。用二陳湯入川芎益母香附木香。少加炒當歸。或倍入車前子。
一產後惡露未止。血虛發熱。四物湯加炮薑肉桂茯苓甘草廣皮杜仲續斷。
一產後脾虛。不進飲食或浮腫。用白術茯苓炙甘草炮薑。入芎歸益母陳皮。
一產後心神恍惚。用遠誌茯神棗仁丹參木香及芎歸益母杜仲甘草。
一產後外感。頭痛身熱。用荊防紫蘇川芎陳皮香附山楂。仍入當歸茯苓。
一產後停食。或因臨產不化。用濃樸枳殼陳皮山楂青皮香附萊菔子木香等。以輕重加減。仍入芎歸益母紅花。
一產後瘧疾。或因胎前所致。用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加芎歸益母山楂。
一產後痢疾。或因胎前所致。用當歸芍藥川芎木香肉桂白術茯苓炙甘草廣陳皮阿膠。
一產後諸症。惡露未盡。必須遵以上法萬無一誤。但寒涼之藥。切不可用。恐伐其生生之氣也。
一產後惡露已透。凡有雜症。隨病製宜。血氣虧損。或發寒熱。十全大補湯。
補中益氣湯。怔忡驚悸。自汗不寐。歸脾湯。中氣虛寒。飲食不進。六君子加炮薑益智。或人參附子理中湯。血虛大便難。八珍湯加杜仲續斷。或六味湯加蓯蓉牛膝。
一胎前脈洪大滑疾為順。微小澀滯為逆。產後脈虛軟柔弱為順。弦大急疾為逆。故胎前宜清熱。而亦有用溫藥者。病之變也。產後宜溫補。而亦有用涼潤者。亦病之變也。治者守其常。而達其變。則病無遁情矣。
一丹溪雲。雖有他症。以末治之。非不治也。如實症多。則瀉中帶補。虛症多。
則補中帶瀉。如此則正氣不脫。而邪氣不熾矣。此用藥之權衡也。
益母草湯產後惡露未盡。腹疼痛者。
益母草(一錢五分)當歸(一錢)杜仲(一錢鹽水炒)牛膝(一錢)川芎(五分)丹皮(一錢)香附(一錢醋炒)茯苓(一錢)山楂(一錢半)廣皮(一錢)炒熟砂仁末一錢。薑一片。水煎。甚者加桃仁延胡紅花。
黑神散治產後發熱。惡露不下。
黑豆(三錢)黑薑(一錢)牛膝(二錢)當歸(一錢)川芎(五分)熟地(二錢)水煎。
加味六君子湯治產後中氣大虛。惡露不下。
人參(一錢)白術(一錢土炒)肉桂(一錢)牛膝(一錢半)茯苓(一錢)炙甘草(三分)半夏(一錢)廣皮(一錢)益母草(二錢)砂仁末七分。薑一片。水煎。
遠誌湯治產後心神恍惚。惡露未盡。
遠誌肉(一錢)棗仁(一錢半)茯神(一錢)丹參(一錢)石菖蒲(五分)牛膝(一錢半)廣皮(一錢)杜仲(一錢)益母草(一錢半)桂圓肉五枚。薑一片。水煎。
黃補氣湯治產後去血過多。自汗體倦。
黃(一錢半蜜炙)人參(二錢)白術(一錢半土炒)當歸(一錢)芍藥(一錢)炙甘草(三分)茯苓(一錢)肉桂(五分)附子(五分製)棗二枚。煨薑一片。
貝母湯治產後內熱咳嗽。心神不寧。
川貝母(一錢半)茯苓(一錢)車前子(一錢半)當歸(一錢)炙甘草(三分)廣陳皮(七分)遠誌肉(一錢)棗仁(一錢)鉤藤鉤(一錢)牡丹皮(七分)桂圓肉五枚。燈芯一握。
八珍湯治產後氣血兩虛。四肢乏力。
人參(一錢)白術(一錢土炒)茯苓(一錢)炙甘草(三分)川芎(五分)熟地(一錢)當歸(一錢)白芍藥(一錢酒炒)杜仲(一錢鹽水炒)川續斷(一錢酒炒)棗二枚。薑一片。水煎。
八味湯治產後陰虛發喘。氣上逆者。
懷熟地(三錢)山茱肉(二錢)肉桂(五分)熟附子(五分)牡丹皮(一錢)山藥(二錢)川牛膝(一錢半)茯苓(一錢)澤瀉(一錢)水煎。如汗出不止。兼進生脈散。
女科
續產後論
屬性:產後之症。變怪百出。要不越乎虛實。實則瘀血凝滯。虛則去血過多。凝滯者攻之無難。去多者挽之匪易。此人參之可用不可用。判若天淵也。然有元氣大虛。而惡血未盡。則以四君子入芎歸肉桂益母。或去術倍參。加二陳。一以補中氣。一以通血脈。庶有當乎。矧且其因多端。不易枚舉。有胎前受病而發。有坐草過艱而致。有雜病相侵而作。有本質柔弱而得。如胎前飲食停留。而產後不化。或感冒發熱。而產後彌甚。或瘧痢太乏。而產後益虛。或祈望得子。而不育滋戚。或產女已多。而中情鮮悅。或茹葷太早。而寒熱頓作。或起居驟聚。而外邪幹侵。或驚恐偶得。而心神欠寧。或惱怒不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