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龍戰三千裏 七十九 風水輪流轉(1 / 3)

近三萬明軍昂首闊步,頂著寒風,踏過泥濘,快速向前推進,那股排山倒海的氣勢令人心驚,打從成祖之後,明軍就沒有再擁有過這樣的氣勢了,這是首次。

中軍自然是河洛新軍的第三軍團。在以娘子關為中心的一係列艱苦卓絕的山地攻堅中,河洛新軍折損了近千人,對於一個隻有一萬兩千人的軍團來說,這樣的傷亡算得上是相當慘重了。但是沒有辦法,他們要打的是太原,這是天下聞名的雄城,坐擁山河之險,自古以來從東往西打,太原總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一位位雄主在這座雄城之前撞得頭破血流,能以傷亡一千人的代價掃清外圍障礙,攻下太原周邊的衛星城鎮兵臨城下,已足以證明第三軍團是何等的強悍了。由於這一帶地勢較為平坦,第三軍團呈三橫隊展開,每一個橫隊都連綿數裏,來自蒙古高原的寒風吹裂了這些湖廣山民子弟的臉頰和嘴唇,鮮血淋流,每個人都抿著嘴一言不發,目不斜視,大步向前。

在河洛新軍左翼的是川軍。他們隻換裝了一千來多燧發槍,主力仍然是用冷兵器的,但每個人都頂盔貫甲,用大塊鋼板衝壓而成的鎧甲被打磨得鋥亮,當他們快步移動的時候就像一道金屬浪濤緩緩湧來。大概是嫌自己那洗得泛白的鴛鴦戰襖太舊了,沒殺氣,他們全部換上了河洛新軍的黑色軍服,黑盔黑甲,黑色戰旗黑色鬥蓬,一望如墨。他們將與河洛新軍一起組成整個方陣的核心,迎接清軍猛烈的突擊。

分布在兩翼的是翼兵部隊,祖大樂在左翼,祖大弼在右翼,槍騎兵長長的馬槊夾在腋下,雨滴隨著戰馬跑動不斷從槊杆和槊鋒上抖落。剽悍的獵騎兵鋸短了槍管的線膛燧發槍握在手中,大腿兩側各自別著一支五連發燧發手槍,鋒利無比的馬刀佩在腰間,可謂武裝到牙齒了。這些獵騎兵仍然是以歸附的蒙古屬國騎兵為主力,也有一部份自幼苦練騎戰的豪強子弟加入,不少武器裝備都是根據個人喜好自己購買的,一百二十分的剽悍。他們的衝擊力遠沒有槍騎兵那麼致命,但是對地形的適應能力卻遠比槍騎兵強,襲擾、追殺、誘敵等等這些槍騎兵難以勝任的任務他們都勝任愉快,可以說,這些獵騎兵是整個作戰體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還有三千天雄軍步兵在後方,他們是總預備隊,哪裏出現突破口就往哪裏填,將敵軍堵住。顯然,天雄軍對於這一任務是不滿意的,但是沒有辦法,打仗總得留預備隊,如果人人都不願意當預備隊的話,這仗就沒法打了。

其實得知多爾袞主力仍然停留在太原不動的時候,祖大弼和祖大樂都勸閻應元別跟多爾袞決戰,繼續向太原地區施壓,拖住多爾袞的主力,讓陝軍從容壓迫過來將這幾萬清軍夾在中間擠碎好了,但閻應元卻否定了他們的建議,他還想盡快解決多爾袞然後進入中原北上決戰呢,哪裏有那麼多時間在這裏跟多爾袞耗?他堅信他所掌握的力量已經足以在一場硬碰硬的碰撞中將多爾袞撞個粉碎,既然這樣,何不用一場火星撞地球式的大會戰來結束山西方向的戰事,徹底解了來自西北方向的威脅?

清軍營壘已然在望。他們依托十幾個散布在田野周邊的村莊建立了防線,每個村莊都駐紮重兵。不過,對新軍步騎軍那凶猛絕倫的衝擊力領教良多的多爾袞是不會傻到把所有部隊都部署到開闊地帶去承受新軍最為凶猛的衝擊的,他的主力部隊部署在一道長達兩千米的山崗後麵。為了方便自己的部隊出擊,他早早驅逐大量民夫把山上的樹木全部砍光,坑坑窪窪處也給填平了,可以說,為了這次大戰,他是下了血本的。他的部署奏效了,閻應元看著這道該死的山崗眉頭大皺————由於它的存在,他看不到清軍主力的部署、調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