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趁熱打鐵,鼓勵了貝勒們一番,然後散會,大家各忙各的,他則帶鮑承先到禦書房去繼續談。
進了禦書房,皇太極臉上的輕蔑與傲慢馬上消失得影無蹤,目光銳利,盯著鮑承先,一字字的說:“鮑大學士,把你在關內的所見所聞原原本本的給本汗道來,一個字都不能漏!”
這個胖子現在的神色變得異常可怕,鮑承先渾身汗毛都豎了起來,不敢怠慢,打起十二分精神,將自己在關內的所見所聞一一向皇太極講述。他在關內逛了半年,去過的地方可不在少數,甚至親自進入大名道去查探那裏的情況,對關內的情況還是相當了解的。而隨著他的講述,皇太極的神情越來越嚴峻,麵色越來越難看。
“流寇主力早在去年年底已經被河洛新軍和天雄軍給剿滅了,殘餘的流寇散落在山西、陝西,也被官兵層層圍剿,死的死降的降,已經不足為患,困擾明國數十年之久的流寇之亂已暫告一段落,今年三月,崇禎已下詔停收剿餉和練餉……”
“盧象升在宣大大力屯田,重點發展寧夏,隻用了短短半年便修複了銀川平原的灌溉和排水係統,使銀川平原重新變成了良田。奴才去過銀川,那連綿百裏的稻田令人震驚,不敢相信那裏就是銀川。崇禎對他極為信任,出台政府鼓勵無地的農民遷到銀川去,官府提供路費和種子,山西、陝西、河隴諸省大批無地農民慕名而來,銀川平原的人口每天都在遞增,每天都有新的村莊建成。”
“天雄軍將山西、寧夏的煤礦開采權收為己有,並且在寧夏找到了一個特大煤礦,用以供應整個九邊地區,即便是一文不明的衛所軍戶,也能分到大量的煤用來取暖做飯!”
“天雄軍與靠近邊牆的蒙古部落天天都進行互市,用大量茶葉、雜糧、生鐵換取蒙古人手裏的牛羊馬匹。他們隻是送了一個蒙古部落的頭人幾件琉璃製品,便讓那個蒙古部落心甘情願的依附,將一個大鹽湖讓給了漢人。然後漢人在鹽湖畔建了工廠,用鹽湖裏的苦水煮出精鹽,供應九邊地區,產量極大,而且便宜,深受九邊百姓喜愛……”
聽到這裏,皇太極已經眉頭大皺。
眾所周知,蒙古大草原和大西北的沙海中有為數不少的鹹水湖,烈日把湖水蒸發幹淨了,就隻剩下鹽了。但是牧民仍然需要用牛羊跟中原交換大量的鹽巴,為什麼?因為大多數鹽湖裏的鹽都是非常苦,甚至是有毒的,吃了那種鹽就要倒大黴了。草原上的牧民沒有掌握煮鹽提味的技術,就算掌握了,也沒有辦法發展像樣的食鹽工業,一來是因為他們鐵器稀缺,好不容易弄來的那點鐵器用來造兵器都不夠呢,還拿來造煮鹽設備?二來,燃料也缺。煮鹽是要柴的,那火一天到晚都不能停,大草原上除了草還是草,上哪找這麼多柴?真要煮鹽,也隻能燒幹草,燒牛糞了,前者是牛羊的食物,後者是牧民日常生活中,在越冬的時候必不可少的燃料,拿這兩樣來煮鹽,那真的是耗子給貓當三陪————要錢不要命啦。因此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牧民隻能守著那一個個鹽湖幹瞪眼。兩千多年來,隻有西夏這個小政權幹出過向關內出口食鹽的逆天事情,依靠向宋朝和遼國出口青鹽,西夏賺得盤滿缽滿。西夏滅亡之後,一切又回到了原點,那些牧民繼續對著鹽湖發呆。現在天雄軍竟然開始大規模的開發鹽湖,這意味著他們雖然在邊關,但絕對不會缺錢,他們可以用鹽從蒙古人那裏換到優秀的戰馬,從陝西、寧夏等地招募到大批能吃苦耐勞的民夫和士兵,即便後金可以離間大明中樞與天雄軍的關係,讓中樞斷絕對天雄軍的糧餉供應,也奈何不了天雄軍!相反,隨著時間推移,天雄軍的生意還會越做越大!
該死的,明朝怎麼就出了盧象升和楊夢龍這麼兩個異數!
“喀爾喀殘部也開始跟天雄軍接觸……”
聽到這句話,皇太極終於忍不住了,手一掄,將茶杯擲在地上摔得粉碎,喉嚨裏發出一聲低吼:“林丹汗!”
林丹汗算是皇太極的老對手了,努爾哈赤崛起之後,後金向蒙古草原急劇擴張,與自命為草原共主的林丹汗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麵對咄咄逼人的後金,林丹汗很聰明的選擇了聯明抗金,一邊與明朝交好,從明朝得到糧餉、兵器補給,一邊不停的襲擊後金和親後金的蒙古部落,令努爾哈赤很是頭疼。努爾哈赤當然不能容忍林丹汗這種背後捅刀子的行為,多次出動大軍征討林丹汗,而林丹汗這位“成吉思汗”打仗的本事也水得令人失望,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完全就是一隻好捏的柿子。事實上,在大淩河戰役結束後,皇太極又對林丹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勢,僅戰馬就搶到了七千多匹,依附的喀爾喀部牧民多達一萬餘丁,彌補大淩河之戰中的損失之後還有富餘。不過林丹汗這隻人肉沙包打仗的本事不怎麼樣,保命的本事卻一流,一次次全軍覆沒,一次次被打得大敗虧輸,直到現在都還是活蹦亂跳,牙好胃口好。現在好了,後金遇上了大麻煩,林丹汗迫不及待的跳出來往後金的傷口撒鹽了————誰叫你以前一直按著我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