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氣合風雲 三十七 出征 (下)(1 / 3)

荊州失守的噩耗讓整個大明王朝為之震動————兩百多年來,大明雖然也打過不少敗仗,丟過不少土地,但是像荊州這樣的軍事重鎮被攻陷,還是頭一回!朝堂上,要求放棄旅順、確保湖廣的呼聲甚囂塵上,讓崇禎左右為難。

為什麼會左右為難?

因為那幫湖廣叛軍實在不讓人省心。你造反就好好的殺人放火唄,打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旗號來幹嘛?想跟老子爭民心是吧?好吧,爭民心我還真爭不過你,我隻會在老百姓身上收稅,而你們則會分田地給老百姓。從這個層麵來說,湖廣叛軍絕對是明朝最大的威脅,應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剿滅,以絕後患。但是這幫叛軍在將湖廣鬧得雞飛狗跳的同時又幹了件大好事:把那些藩王趕盡殺絕,這無形中幫了明朝大忙。明代藩王的情況已經介紹了很多遍了,簡單的說,就是一群既不讀書也不經商,一心吃國家糧,拿著國家發的俸祿還不幹人事,整天欺男霸女兼並民田的爛貨!如果將大明比作一家公司的話,那麼,這些藩王就是那些什麼本事都沒有,靠關係混進高層拿著優厚的薪水整天什麼都不幹,隻顧著吃喝玩樂的關係戶,現在就算把整家公司都賣了,也不夠給他們發薪水了。而在這要命的關頭,一群二愣種跑了出來,將這些關係戶一個接一個攆出了公司,替公司節省了大筆資金,你說朱董事長該怎麼看這些二愣種?是不是很為難?

所以,朱董事長麵對群情激憤的眾大臣,他的態度一直都是再等等,再想想,再看看,再瞧瞧,再考慮考慮,再研究研究,再琢磨琢磨,再商量商量……

楊夢龍可沒有那麼多閑功夫,他一來到登萊便直接了當的下令征集海船,動員起六千精兵,準備開赴旅順,“雷厲風行”這四個字在他的得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統帥如此,登萊新軍自然不是慫包,僅僅二十四個小時,六千精兵便已經在登州城外集結完畢。隻是海船有點麻煩,原本隸屬登萊水師的海船有一大半被楊夢龍拿去跑運輸,將大量貨物運往東南亞了,剩下的海船不足以一次性運載這麼多精兵及糧草軍械,著實讓人頭疼。楊夢龍已經下令在江浙一帶的海船趕緊卸掉貨物過來運兵,但是那麼多貨物要在短時間之內卸掉,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花上幾天時間。好在,在這個要命關頭,剛好從天津返回的一支船隊幫了他大忙。

這支船隊是明末曆史上著名的沙船幫。所謂的沙船幫,可不是撈沙子的船隊,他們負責幫助朝廷將南方的糧食運往山海關、錦州一帶,又在那一帶收購人參、皮貨等名貴物資運回南方出手,說白了就是一群倒爺。自古以來,南糧北運一直是走運河,但是隨著運河水位一降再降,淤塞日益嚴重,漕運的成本越來越高昂,再加上大批官吏上下其手從中牟利,到最後,原本關係國家命運的漕運居然變成了國家沉重的負擔,這幫倒爺就是要開辟一條海上航線,把漕運變成海運。明朝的航海技術相當發達,從淮安出發,僅四五天就到底天津,往返不過十天,比漕運快捷太多,而且節省的成本更是無法計算。這幫倒爺剛好又將一批糧食倒騰到了天津,聽說登萊新軍海船不夠,二話不說,改變航線進入港口,卸掉大批皮貨,準備幫助登萊新軍運載糧食兵員出海。這些海船的到來勉強解決了運力不足的難題,現在登萊新軍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皇太極選了個相當糟糕的開戰時機,此時風向對登萊新軍極為有利,從煙台和威海出發,幾乎是朝發夕至,而此時登萊的小麥已經成熟,豐收在望,登萊新軍不缺乏糧食……風向、氣侯、糧食、人力什麼的一應俱全了,此時不揍他們更待何時?當然,楊夢龍有個好習慣,每次出戰之前他都要搞一次誓師儀式,幾乎是架著大喇叭通知對手:老子要來收拾你們了,作好準備!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不喜歡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