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河洛風雷 三十七 藩王發瘋記5(2 / 3)

楊夢龍指著那台機器,問:“這是什麼?”

唐王世子覺得自己的智商被鄙視了:“這還要問?鋸啊!”

楊夢龍問:“知道鋸是用來幹什麼的吧?”

唐王世子說:“廢話,當然是用來鋸木頭的!”

楊夢龍說:“你知道就好!現在我來告訴你工廠跟水車有什麼區關係,這台機器叫水力鋸木機,顧名思議,就是利用水力帶動鋸子來據木頭的!”

一名紅毛洋鬼子嘿嘿一笑,用不大地道的漢語說:“這種機械在我們荷蘭越來越普遍了。”

朱聿鍵嚇了一跳:“用水力帶動鋸子來據木頭?不用人力了?”

楊夢龍說:“當然要用人力啊,沒有人怎麼把木頭送到鋸子前去?沒有人怎麼開動鋸子?它最大的好處就是高效,用人力要鋸上半個月的木材,它一天就給鋸完了,很省事。”

朱聿鍵說:“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用人來鋸就行了,還可以多養活幾口人……”

楊夢龍說:“知道你心眼好,但是做好事也得有錢啊……福克,裝好了沒有?裝好了的話就給世子演示一下這台水力鋸木機的威力!”

那個叫福克的荷蘭人敲下最後一根鉚釘,說:“好了,好了!”扳動開關,果然,在水車在帶動下,那複雜的傳動係統成功的動了起來,越動越快,帶動著鋸木機的帶鋸嗚嗚旋轉。兩個洋鬼子吃力的抬來一段直徑足有一尺粗的木頭,送到鋸床前,對準轉得飛快的鋸子推了過去……讓人牙酸的鋸木聲響徹整個工廠,鋸屑噴泉似的揚起老高,在朱聿鍵近乎驚駭的目光中,這段用人力少說也得鋸上兩天才能鋸開的木材轉眼之間就被對半鋸開,然後再鋸掉邊角,改好後繼續往鋸床推去……不大功夫,這段圓木便變成了一堆板材!

楊夢龍對這個效率很滿意:“還不賴,隻要河水繼續保持這樣的流速,這幾台鋸床一個月少說也能加工兩三萬立方米的木材了。”

朱聿鍵湊到鋸床前看看這裏摸摸那裏,就差沒趴下去咬一口鋸片了。他的心在狂跳,這還是他頭一回看到不必用人力驅動的大型機械,內心的震動就可想而知了!他結結巴巴的叫:“真……真的是用水流帶動的!?”

楊夢龍說:“當然!本來電動的是最好的,可惜沒有電,玩不來,隻好用水力鋸床了。還好,水力足夠強勁,可以有效驅動這些大型機械,不然就該坐蠟了。”

朱聿鍵再看看那些正在安裝的機械,為之驚歎。這些機械都是楊夢龍和那幫工匠一起搗弄出來的,斷斷續續的研究了兩年,陸續有不少技藝精湛的技師加入,最後還得到了羅本神父這幫洋鬼子的指點,終於大功告成。現在受製於技術,隻弄出了水力鋸木機和水力煆錘床,像鑽床、鏜床、刨床這些比較複雜、精密的機械還沒著落,得等羅本神父他們從歐洲將車床帶過來,大家借鑒一下,才知道應該怎麼弄————畢竟楊夢龍這個總指揮也是半桶水,不大可靠的。不過即便是這樣,也足夠讓朱聿鍵驚歎不已了。

楊夢龍幫朱聿鍵辦的另一個工廠是鐵釘廠。釘子是個好東西,造船建房子乃至做水車都離不開它,而直到現在,中國也沒有專門生產釘子的工廠,大多是工匠因地製宜,要麼讓鐵匠需要多少打製多少,要麼就用榫接、膠合代替,往往是想買都沒處買————“洋釘”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直到晚清中國也沒有製造釘子的工廠。楊夢龍也是吃夠了連最尋常的釘子都買不到的苦頭,下大力氣搞出了一套生產設備,專門用來生產各種釘子。按他的說法,隻要開工充足,這個釘子加工廠一個月至少能夠生產二十噸釘子。朱聿鍵對這個一個月能生產四萬斤釘子的工廠很感興趣,當機器調試好後,要求工匠馬上開到機器試著生產一些釘子給他看看。

結果……打那以後,他每次看到鐵子工廠都繞路走。吵,實在太吵了,他這輩子都忘不了水力帶動刀床和錘子切割、敲打金屬時那巨大的噪聲!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工廠吞掉了唐王府上萬兩銀子,更坐實了“唐王瘋了”的謠言:要不是瘋了,誰會拿這麼多錢去買一大堆機械?哪怕隻是花上一半的錢,雇來的工人鋸下的板材都能堆成一座小山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朱聿鍵這兩個工廠隻用了不到一年,就開始盈利了……

在朱聿鍵發瘋的時候,整個南陽都在發瘋。在驛道的基礎上,以南陽城為中心,一條超前了幾百年的水泥路工程轟轟烈烈的分段鋪開,官府提出的要求是縣級水泥路至少能並排通過四輛馬車,鎮級則以並排通過兩輛為準,不用說,這是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大工程。這個大工程得到南陽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因為水泥路的好處實在太明顯了,路麵平整堅硬,下再大的雨也不會泥濘,別說馬車,就連笨重的太平車也能在上麵跑得飛快,最妙的是它幾乎是萬年不壞的,修好了,以後就再也用不著為修路犯愁了,這樣的工程不支持,那他們支持什麼?外地來的客商,本地的鄉紳,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近一千五百名壯勞力在道路沿線揮舞鋤頭鏟子,平整路基,夯實地麵,幹得是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