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浴血大淩河 一一五 混戰(2 / 3)

崇禎四年十月十一日,曾與祖大壽、趙率教、滿桂並列關寧軍四大名將的何可綱,在大淩河戰場陣亡,曾經的四駕馬車,如今隻剩下一個祖大壽了。這樣的結局固然令人噓唏,但是比起原來曆史上他由於不肯投降,被祖大壽命人押出城去當著後金將領的麵斬殺,然後被饑餓的民夫士兵分屍生食相比,這也許是他最好的結局了。

出城作戰的千餘關寧軍大部戰死,能活著撤入城中的寥寥無幾,祖大壽為他的遲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祖大壽所付出的代價暫時到此為止,可明軍還在繼續流血。在後金鐵騎的衝擊之下,明軍已經站不住陣腳了,被迅速往大淩河趕過去。令人絕望的是,大淩河對岸同樣是殺聲震天,箭似飛蝗,兩白旗不顧代價猛攻明軍車營。所有人都絕望了,後路都快要被斷掉了,他們還能活著回到錦州城嗎?

隻是,後金依然拿驃騎營沒有辦法,錢瑜帶領驃騎營一個衝鋒,接連衝垮了正紅旗四個牛錄,將正在炮兵陣地苦戰的關寧鐵騎救了出來,此時祖大樂身邊的人,已經不足四百了。這是驃騎營回光返照的一擊,衝了這一次,他們大多數的戰馬都開始吐白沫,渾身肌肉直哆嗦,已經近乎脫力了。救出祖大樂之後,錢瑜回到盧象升身邊,叫:“大人,不成了,兄弟們的馬都跑不動了,趕緊撤吧!”

盧象升痛苦的看著大淩河城重新關閉的城門,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失敗了,從炮聲響起的那一瞬間就注定是失敗了,祖大壽的猶豫讓他功敗垂成,本來他可以撕開後金的包圍圈,將這些糧食、煤炭送進城去的!祖大弼同樣很清楚這一點,絕望地叫:“大哥為何不肯早點打開城門,出城接應我們!?如果他早一點出城接應,何至於被建奴翻盤!”

盧象升澀聲說:“別說這些了,撤退,撤回車營裏固守,等待時機!”直到現在,他仍然堅信自己不會輸,他還有機會!

祖大弼苦笑一聲,他可不認為明軍還有機會再來一次。幸運的是,天雄軍那兩千火槍手始終堅守在對岸,那道簡易的浮橋一直在明軍的掌握之中,而且那裏在後金火炮的射程之外,明軍得以利用浮橋迅速撤過大淩河。明軍三路大軍都往浮橋彙集過去,後金同樣將這裏當成了重要的突破點,發動淩厲的攻勢,天雄軍用四米長的長槍招呼他們。由於兵力十分密集,大家都沒有多少閃避的空間,甚至沒有多少往兩側揮舞兵器的空間,隻能是用長槍長矛麵對麵的對捅,對拚著人命。為什麼不能用重劍、大斧之類更靈活的武器?也不是不能用,隻是堅持用這類較短的武器的後金武士通通都被穿到明軍槍尖上去了。

槍刃入肉的悶響不絕於耳,雙方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很多士兵捂著鮮血狂噴的傷口倒下,戰況慘烈無比。隻是天雄軍從來都不畏懼這種肉搏戰,他們的武器裝備和他們所接受的訓練讓他們在慘烈的對刺中更具優勢,士兵們像一台冰冷的刺殺機器,隨著軍官的一聲聲喝令,一次次閃電般將長槍刺向後金武士的左胸或咽喉,中者立斃,不管多凶悍的後金武士衝上來,都會在轉眼之間變成鮮血淋漓的屍體。這種打法讓後金武士異常的憋屈,他們過人的武藝,他們靈活的戰術,完全發揮不出來,隻能麵對麵的對刺,誰先刺中對手誰就能贏,而勝利的獎品就是多活幾秒鍾,因為很有可能在下一秒鍾,一支長槍就會撕裂鎧甲刺入心肺要害,送他們去見薩滿神!他們憑借精湛的武藝殺傷了不少明軍長槍兵,可是自己也在明軍的槍陣之前疊屍數層了,後金才多少兵力啊,哪裏經得起這樣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