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也拿起一小撮來,一股火藥味直衝鼻子。他小心的翻著看,可不是,大大小小的全是火藥,這是用研磨得極細的火藥加工而成的,戚家軍以前用過,而且摸索出了最優化的配方,威力巨大。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戚家軍久駐塞外,被朝廷所冷落,口中食身上衣全靠朝廷供應,顯然不大可能有錢弄到大批原料自己製作火藥,這一利器便隨著戚家軍的沒落而漸漸銷聲匿跡了。
戚虎說:“夷狄之所以畏中華,實畏中華火器之精利也。我大明天兵手中的火器之精利,舉世無雙,隻要運用得法,連大象都能擊斃,何況區區披甲奴!然而這些年來火器殺傷力越來越差,以至於將士們都不願意再用火器了,究其原因,是因為火藥中的雜質越來越多,效果越來越差,實在是令人痛心疾首。戚少保平倭的時候也曾苦於火藥雜質多,易受潮,便聘請眾多工匠苦心改良……工匠們反複摸索,終於造出了這種顆粒火藥。這種火藥在製備之前,硝石便先得用蛋清或者蘿卜提純,去除雜質,硫和炭也必須去除雜質,所用材料要碾磨至極細,絲毫馬虎不得……最後加入適量的水使之顆粒化,然後用細鑼篩選大細均勻之顆粒,工序之繁雜,與一般黑火藥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它有個好處,那就是威力大,而且在一定程度受潮之後仍然可以正常爆炸。”
盧象升感慨:“如此精細之物,恐怕也隻有戚少保這樣的天才才做得出來了。”天雄軍拿著兵杖局提供的火槍訓練的時間也不短了,他對兵杖局提供的火藥的質量一肚子意見————你還能弄得更差一點嗎?現在聽說這顆粒火藥威力比粉末火藥更大,而且隻要不是嚴重受潮都能使用,大喜過望。在喜悅之餘他又有些苦澀,戚少保之將才,無人能及,朝廷如果能一如既往的信任他,重用戚家軍,讓戚家軍繼續發展壯大,何至於舉國無能戰之軍,可能之將!
他放下火藥,把手伸向另一個小桶,拿起一枚鉛彈看了看。這玩意兒的直徑大藥是十二毫米,對於火槍來說,十二到十三毫米之間這個口徑是比較理想的,小於這個口徑的話殺傷力會大大減弱,大於這個口徑火槍就會變得死重死重,得架在支架上才能發射。天雄軍所裝備的火槍,口徑統一在十二毫米,這鉛彈正好適合。令他不解的是,這鉛彈的形狀與他熟悉的鉛彈大不一樣,一般的鉛彈是圓的,而這種鉛彈則是圓柱狀,前尖後凹,中間還裹著幾層硝紙,十分奇特。他詫異的問:“這鉛彈的形狀為何如此古怪?”
戚虎也拿起一枚,解釋說:“舞陽衛也大量裝備六管掣電銃,六管連發,火力稠密,威力巨大。但是火銃手時常抱怨說裝填太麻煩,特別是那圓溜溜的鉛彈,滾來滾去的很不方便,小楊帥跟他們琢磨了幾個月,想出了辦法,讓工匠們將彈丸做成圓柱狀,前尖後凹,彈丸比火銃內徑略小,再裹上易燃的硝紙,恰恰比銃管內徑略大一分,但又很容易塞進去。這樣一來,火銃手裝填的時候隻消將彈丸往銃管裏一塞,加了硝紙的鉛彈便穩穩當當的塞進銃管裏,不會再移動,非常快捷方便。”
盧象升怔了怔,微笑:“小楊帥這法子雖然簡單,卻也非常有效。能想出這樣的法子來,真是天才。”
戚虎說:“這種鉛彈除了裝填快捷之外,還有一個好處。”
盧象升急問:“什麼好處?”
戚虎說:“這樣的鉛彈打得比普通鉛彈要遠得多,而且,五十步內能破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