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很多工匠正在吃出吃奶的力氣鑽著槍管。戚虎來到天雄軍,視察了一遍之後,讓天雄軍火槍手手裏的火槍給嚇得不輕————那槍管又細又薄,細到什麼地步了?口徑隻有六毫米多一點了!我的老天爺,現在就玩小口徑步槍,是不是太超前了?這樣的火槍數量還不少!盧象升弄到的這批火槍雖說比起明朝各邊軍裝備的要好一些,但好的程度也有限,狗日的兵杖局在製造火槍的時候總是克扣原料,短斤缺兩,以次充好,弄出來的火槍一支比一支危險,最爛的一開槍就炸膛,好一點的打了兩三槍就炸膛,弄得明軍膽戰心驚,寧願用弓箭都不用這玩意兒了。當然,兵杖局提供的弓箭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造弓造弦的時候以次充好,能用壞一點的材料的,絕不給你用好的,造出來的弓軟綿綿的,射出去的箭三四十步內還有點殺傷力,再遠就變成飄的了……看著射得很遠,可射中十幾箭都射不死人也未免驚怵一點了。箭就更不用說了,箭鏃的鐵料有多爛用多爛,一枚比一枚輕,箭鏃點鋼?想得美,那是武將才有的福利!拿著這樣的裝備,再加上糟糕透頂的待遇、卑微低下的地位,明軍不打敗仗才叫沒天理了。戚虎給盧象升的意見是將那些箭鏃、銃管都都回爐重鑄,否則天雄軍遲早會被這些垃圾玩意兒害死的!盧象升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了,隻是苦於對這些東西不是很了解,無從下手。正好,戚虎是從戚家軍出來的,對於製造兵器的標準和工藝流程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幹脆就把這事交給他去做好了。而戚虎也不含糊,將所有火槍和箭鏃全部拆下來,按著他從楊夢龍那裏偷學來的法子回爐煉成硬度和韌性都相當理想的精鐵,然後用錳鋼製成的鑽頭鑽成槍管,第一個月就造出了近四百支新的火槍。試射過後,火槍手都說新的火槍性能比兵杖局提供的那些垃圾要可靠得多,威力也大得多。最絕的是,所有槍管的口徑都是一樣的,這樣一來,鉛彈就可以統一配發,而不必火槍手自己費盡心思自製了————當時的火槍口徑參差不齊,同一種口徑的步槍,差個一兩毫米都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就算你有通天本領,也無法給這麼多火槍配上槍手需要的鉛彈。戚虎弄出來的火槍口徑自然還是有誤差,但這個誤差值已經大大減小,使用起來也就方便得多了。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軍中有一老,何嚐不是一筆極寶貴的財富。盧象升真想將這個老人挖到天雄軍中來,但是戚虎是舞陽衛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實在厚不起這個臉皮去挖楊夢龍的牆腳。
標準化製作工藝流程,標準化的箭鏃,標準化的鉛彈,標準化的火槍口徑……在這個老人的言傳身教之下,天雄軍第一次知道了什麼叫“標準化”,雖然時日尚淺,卻已經讓他們受益匪淺了。不過,戚虎最想帶給他們的,還是一種戚家軍獨有的利器,一件沒來得及發揮多大作用,便湮沒在塞外的風沙中的利器。這件利器,他也給了舞陽衛,但是定興之戰,火槍手那糟糕到無以複加的表現給楊夢龍留下了太深的心靈陰影,三五年內他都不會太過重視火槍,這件利器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他選擇在天雄軍這裏碰碰運氣。
他把盧象升帶進了一座高度保密的庫房中。
庫房裏空蕩蕩的,隻擺著兩個小桶。
第一個小桶裏裝著滿當當的黑色顆粒物,約莫有綠豆大小,都冒尖了。第二個小桶裏裝著一桶黑漆漆的鉛彈,還在冒著一絲熱氣,顯然是剛弄出來不久的。盧象升看著這兩樣東西,目光一閃,問:“老爺子,這是……”
戚虎把手伸向第一個小桶,抓起一小把顆粒物給盧象升看:“這就是顆粒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