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讓楊夢龍這個自認為自己很靠譜,其實超級不靠譜的家夥繼續經略擊南陽,慢慢發展,我們先來看看天下大勢。
崇禎三年,建奴入寇京畿,圍攻京城,在帝國的心髒地帶肆虐了數月之後,最終帶著大量人口和財物,洋洋得意的撤回了關外。這次大膽的奇襲讓明朝為之震撼,文武百官都把矛頭指向薊遼督師袁崇煥:你不是說五年複遼嗎?怎麼複到京城來了,簡直就是豈有此理!要求誅殺袁崇煥的奏折雪片似的飛向崇禎,幾乎把他給活埋了。崇禎在拖了好幾個月之後,終於撐不住了,下旨將袁崇煥淩遲處死,以平民憤。
崇禎三年秋,袁崇煥在北京菜市口被淩遲處死。行刑的時候,無數百姓前來圍觀,爭相購買他的肉生食,直到隻剩下一副血淋淋的骨架子,死狀極慘。
袁崇煥是個極富爭議的人物。他建下了兩度在寧遠挫敗後金,甚至開炮打傷努爾哈赤的赫赫戰功,大大振奮了接連喪師失地的大明朝的民心士氣,功莫大焉。然而,同樣是他在守遼的時候大量向後金出售糧草,與後金談判媾和,多少遼西將領靠販賣軍糧賺得盆滿缽滿————這些糧食可是從麵黃肌瘦的農民嘴裏榨出來的!農民自己吃糠咽菜,忍受著極其沉重的賦稅,就連皇帝也節衣縮食,每年擠出幾百萬兩的遼餉供養著關寧軍,可以說每一兩銀子,每一粒糧食,都沾滿了農民的血與淚,卻被他們賣給了後金,把這幫強盜吃得肥肥胖胖渾身氣力,變本加厲的屠殺、搶劫,作為薊遼督師,袁崇煥難辭其咎。他還誅殺了皮島總兵毛文龍,這個錯誤更加要命,如果說關寧防線是擋在後金強盜前麵的一堵堅厚的牆,那麼,盤據在皮島上的毛文龍就是一根頂在後金屁眼上的針,逮著機會就狠狠的戳一下,雖然不會對後金造成太大的傷害,但是疼得慌啊。後金每次對錦州或者對蒙古草原上的對手發動大規模攻勢,毛文龍必然帶領東江鎮登陸,跑到後金的地盤燒殺搶掠,往往令後金攻勢還沒有完全鋪開便痣瘡發作般退兵了。毛文龍被殺,東江鎮與關寧軍勢同水火,再也談不上一絲一毫的配合,後金的痔瘡就這樣不藥而愈了,遼東戰場每況愈下,袁崇煥同樣難辭其咎。
為什麼要殺毛文龍?
理由一抓一大把,但是真正的原因,恐怕是毛文龍不願意跟關寧軍合作,並且分走了一部份的遼餉。這麼多年以來,遼西將門早就通過聯姻等手段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遼西將門的利益高於帝國的利益,那些可能會損害他們的利益的人,必將遭到排擠、打壓,甚至死得不明不白。一代名將金國鳳官至總兵,統率上萬關寧軍,臨陣時卻連一兵一卒都指揮不動,最後隻能帶著幾十個宗族子弟與後金拚命,被後金當著關寧軍的麵斬殺殆盡。勇冠三軍的曹文詔同樣被他們排擠,踢到關內來參與剿滅流寇,最終戰死沙場……毛文龍被殺的原因,就這麼簡單。毛文龍死了,少了一個分遼餉而且不聽自己擺布的,對關寧軍來說是件大好事,至於後金擺脫了東江鎮的牽製,再無後顧之憂,就跟關寧軍沒關係了————他們隻要守住關寧防線就行了,至於後金放心大膽的對明朝實施戰略迂回,繞過關寧防線破邊入關,將北直隸變成一片血海,又關他們什麼事?又不是從他們這邊過去的!
殺死毛文龍的惡果,袁崇煥還活著的時候就品嚐到了,他也為此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他並不知道,這一惡果還會繼續發酵,直至帝國滅亡。
功也好,過也罷,對於一個已經被處死的人來說,再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可死人留下來的爛攤子,還得由活人打理。宰了袁崇煥之後,崇禎發現局勢並沒有因此稍稍好轉,相反,變得更加糟糕了:在己巳之變擄掠到大量人口和財物之後,後金的實力進一步膨脹,越發的咄咄逼人了;袁崇煥死後,祖大壽成了關寧軍頭號人物,本來就不怎麼聽使喚的關寧軍越發的桀驁不馴,遼餉少了一分錢他們都能給你捅出天大的簍子來。崇禎不是不知道那越來越重卻沒起到多少積極作用的遼餉正像一個吸血鬼,一點點的吸幹大明的血液,但是他沒得選,除了竭力搜刮民脂民膏供養那幫軍閥之外,根本就拿不出別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