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並未召王浩然入宮商議此事,因為王浩然此時的光環太甚了,如若這想法一通過,怕是老百姓還是會把這功績算在王浩然身上。後來李世民在早朝上提出這想法讓朝臣們商議,結果並不理想,除了恩科百人中人,極少人讚同此事,理由很簡單,從古至今從未有過此先例,而且如今沒有女子入士,大唐不也一樣繁榮富強?
這些理由李世民根本聽不進去,他覺得這都是因為朝中大臣都是頑固不靈的老頭子,跟他們談創新,他們便有一大堆古訓能搬出來。
惱火的李世民拍案而起怒道:“古人不用槍支彈藥,你們幹嘛要用?古人不吃炒菜,你們幹嘛還要吃?古人不騎自行車,你們幹嘛還要買?張口閉口都是古人雲古人雲的,卻不知,後人若是不能超越前人,哪來的進步?”
朝中大臣被訓得不敢再頂嘴,年邁了的李世民脾氣越來越大,而年邁了的大臣膽子越來越。
“唉……還是浩然得對,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啊!”
李世民揮袖而去時丟下了這麼一句話,眾多反對的大臣被嚇得惶恐不安,這是要撤誰的職?還是要在朝廷中來個大洗牌?
一些有自知之明的老臣深思了幾日,覺得被撤職還不如自己請辭呢,如果自己請辭,太上皇還會看在自己幾十年效忠大唐的份上多有補償,若是被撤職,必然還會帶著一些能力不足之類的過錯,別補償,沒懲罰就不錯了。
於是再次早朝時就有不少老臣以年邁為由請辭,李世民沒有挽留,一一批準了,自然一些好話提拔一下他們的後代還是要的。
那些沒請辭的大臣也做出了讓步,允許女子入士的提案終於順利確定下來,並準備專門為女子開設恩科取士。
李世民在忙這事時也還惦記著電燈,召來王浩然讓他也在皇宮裝上電燈。王浩然卻以技術尚不成熟為由拒絕了,皇宮裏個個尊貴,萬一哪個一時好奇去搗鼓電線而觸電,那責任可就大了,還是等技術成熟一些才妥當。一番商議後,最終決定在宣政殿前樹一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