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延禧在茅廁裏方便完了,剛要出去,聽見有官員在院子裏聊天。
一個官員說道:“你聽說了嗎,咱們這個太子以前是秦國鄉下打鐵的。”
另一個官員說道:“我聽說了,他是王上的私生子,王上的兒子們都死光了,這才想起了這個私生子。”
“你說,這樣的人將來能當燕王嗎?”
“嗨,這就不是咱們能管得了的,不管誰當燕王,反正輪不到你我的頭上。”
“咱們好歹也是世家子弟,祖祖輩輩都是燕國的老貴族,如今要服侍這麼一個打鐵的窮小子,我這心裏,說不出的不痛快。”
“做人要想開一點,管他是打鐵的還是放羊的,隻要咱們能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就好。”......
許延禧聽著官員們的話,很是憤怒,他明白,那些養尊處優的官員們根本就瞧不起他,現在還把他當成一個鄉下打鐵的窮小子。
許延禧一下子推開了茅廁的門,走了出來,剛才說話的幾個官員見到許延禧,臉色大變,心想,剛才咱們說的那些話,都讓這太子聽見了?
官員們以為許延禧要找他們的麻煩,許延禧卻是一句話也沒說,徑直走回了簽押房裏。
許延禧坐在了高位上,目光犀利,看著官員們,官員們戰戰兢兢,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這次,許延禧不再照著演講稿念台詞了,想著官員們瞧不起他,心頭的怒火就騰起老高,敲著桌子上的一摞子文書,說道:“本太子看了這些文書,很多府縣的稅銀拖欠了五年之久,真是太不像話了。”
許延禧的話還沒說完,一個官員就插了一嘴,帶著幾分傲慢,說道:“啟稟太子殿下,拖欠稅銀的府縣大多是遭災的府縣。遭了災,老百姓本來就饑寒交迫,如果官府再一個勁兒地收稅,逼急了,恐怕會激起民變。”
許延禧冷冷地看了這個官員一眼,說道:“你是李高李大人吧?”
這官員拱了拱手,說道:“下官正是李高。”
許延禧說道:“你管轄的魏博府,欠了一千二百多萬兩銀子的稅銀,你這太守是怎麼當的?”
許延禧的言語很不客氣,李高冷笑一聲,說道:“太子殿下,您剛回到燕國,很多事情您不懂,魏博府連年遭遇旱災,很多老百姓都吃不飽飯。如果我再敲骨吸髓,收那一千二百萬兩銀子的稅銀,把饑民都逼反了,這責任算誰的?”
其餘的官員們看著魏博太守李高,都露出了讚賞的目光,心想,李大人威武,好好頂一頂這鄉巴佬太子。
許延禧說道:“李大人說魏博府遭災,這個本太子相信,但是,你體恤百姓,不向百姓收稅,這個本太子不信。”
李高心頭一驚,不過,這驚訝之色一閃而過,李高很快又恢複了鎮定,看著許延禧,攤開雙手,說道:“殿下不信我,我也沒辦法,要不殿下就給我調個崗位,另派能人來魏博收稅。”
許延禧指著李高,說道:“你是以遭災為借口,和魏博的地主、富戶勾結,不收這些地主、富戶的稅,把這些地主、富戶的稅轉嫁到老百姓頭上,然後再上報朝廷,為老百姓免稅。其實,免掉的這些稅錢沒有讓老百姓得益,倒是讓那些地主、富戶占了便宜。”
李高目瞪口呆,他想不明白,這太子不過是個鄉巴佬,剛剛來到燕國之後不久,他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許延禧冷笑一聲,說道:“李高,你這點小伎倆,瞞得了別人,瞞不了我!”
許延禧是在鄉下長大的,有壞處也有好處,壞處是沒文化,沒見過世麵,讓人瞧不起。好處是接地氣,社會上這三教九流的事情,許延禧都見識過。
秦國改革變法之前和燕國一樣,官府與富人勾結,一起欺壓老百姓,許延禧七八歲的時候就知道這些事了。
許延禧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叫道:“來人呐,把貪官李高給我拿下!”
幾個武士氣勢洶洶地走進了簽押房,來到了李高的麵前。
李高萬分驚恐,叫道:“我是王上親封的太守,要罷免我也得王上發話。”
許延禧瞪著李高,說道:“本太子是領了王上的聖旨在此公辦,有便宜行事之權,今天,本太子就要罷了你這貪官!”
李高出身於燕國的世家大族,許延禧剛剛管事就要罷免李高,幾個老師都覺得不妥,上前勸說許延禧。
許延禧不為所動,拍著桌子,命令武士,“扒了李高的官服,把他拖下去,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