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滅魏篇 第2523章 兄弟鬩牆(1 / 2)

魏亮之看了看魏允謙,知道大兒子柔弱,四兒子凶惡。

四兒子身上這凶惡的性格是一把雙刃劍,四兒子要是忠於大兒子,這股凶惡勁兒就可以保衛大兒子坐穩江山,四兒子要是生出反心,這股凶惡勁兒就會威脅大兒子的統治。

魏亮之用慈愛的目光看著魏允謙,說道:“老四、老十四要是不服從朝廷的號令,你先以兄長的身份,拿著我的遺詔教育他們倆,給他們倆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他們倆要是還不悔改,你就削奪他們的兵權,把他們倆圈禁起來。但是,無論如何你不能殺他們,你的手上不能沾上自己兄弟的血。”

魏允謙點了點頭,說道:“兒臣牢記父王的教誨。”

當初,魏亮之考慮太子人選的時候,糾結了很久,魏允謙是他的長子,按照華夏諸侯國盛行的嫡長子製度,理應立魏允謙為太子,但是,魏亮之又嫌棄魏允謙過於柔弱,以後恐怕挑不起江山、坐不穩王座。

在眾多兒子當中,魏亮之最喜歡的是四兒子魏允吉,覺得魏允吉最像自己,殺伐果斷,能夠震懾群臣、萬民。

魏亮之想要立魏允吉為太子,可是,想來想去,他又覺得不妥。魏允吉是老四,他上麵還有三個哥哥,他要是當了王上,三個哥哥見了他就得行跪拜大禮。

哥哥給弟弟行跪拜大禮,這得多尷尬呀,這不是亂了家庭秩序嗎?

魏亮之的骨子裏有著深厚的華夏農民基因,作為一個好父母,必須方方麵麵都要為兒孫們考慮到了。

魏亮之經過一番權衡考量,決定還是立魏允謙為太子,他覺得魏允謙是老大,老大繼承家業符合規矩,而且魏允謙仁義,不會為難他的弟弟們。柔弱一點無所謂,自己這些年殫精竭慮,為兒孫們製定了一套完善的製度。說句難聽的,兒孫們就是傻子,坐在那王位上,這個國家也亂不了。

魏亮之一輩子算計人,終於耗盡心血,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魏亮之駕崩,魏允謙繼位為魏王。

魏允謙披麻戴孝,趴在魏亮之的棺槨上,哭得死去活來,周圍的人們見新王上孝心如此之重,不禁受到感動,也落下淚來。

就在魏允謙大哭不已的時候,身為上大夫之首的犀首走了過來,低聲說道:“王上請節哀,各地的君侯紛紛上書,想要到大梁來奔喪。”

魏允謙擦了擦眼淚,止住了哭泣,說道:“父王駕崩,他們也該來見父王最後一麵,叫他們來吧。”

犀首說道:“王上,不可呀。”

魏允謙愣了一下,說道:“有何不可?”

犀首說道:“王上,諸位君侯平日裏飛揚跋扈,不把朝廷法紀放在眼裏,如果讓他們到大梁來,他們聚在一起密謀,滲出什麼事端來,那可就麻煩了。”

魏允謙雖然柔弱仁義,但是,他並不迂腐,他當上了這個魏王,就想坐穩王位。

魏允謙想了想,覺得犀首的話很有道理,說道:“對,上大夫說得對,不能讓他們到大梁來,告訴他們,在各自的封地待著,不許隨意離開封地。”

魏允吉、魏允哲這些弟弟接到了魏允謙的詔書,待在封地沒有動。這些弟弟原本被稱為“王子”,現在,魏亮之死了,魏允謙繼承了王位,他們被改稱為“君侯”。

大部分君侯對魏允謙的詔書都沒有什麼意見,反正他們和魏亮之也沒有什麼父子感情。魏亮之有三十多個兒子,每天還要處理堆積如山的奏折,除了個別幾個喜歡的兒子之外,大部分的兒子他都沒有多少時間接觸。

有的兒子除了逢年過節,與魏亮之見麵的次數,十根手指都數得過來。

這些君侯才不管是父王當國王,還是兄長當國王,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榮華富貴不受侵犯,自己和子孫後代可以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當逍遙君侯。

魏允吉和他這些兄弟們不一樣,他是有野心的,魏允謙比他大不了幾歲,雖然,從小魏亮之就教育魏允吉,魏允謙是大哥,你們這些弟弟都要尊重大哥,聽大哥的話,但是,魏允吉始終是瞧不起魏允謙這個大哥。

在魏允吉這種暴徒惡賊看來,仁義的魏允謙就是個窩囊廢。

魏允吉經常會想,父王為什麼要把王位傳給老大,父王辛辛苦苦創建的魏國,落入老大的手中,用不了幾年就要亂成一鍋粥,父親一輩子的心血就要付之東流。

現在,接到了魏允謙的詔書,魏允吉心想,老大也不想自己想象的那麼廢物,他不讓我們去大梁奔喪,明擺著是在防著我們密謀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