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節 讓日本更加亂一些(2 / 3)

可是,他一直試圖在日本推行普魯士學說,實現德國式的政治,但是由於薩摩藩的製約以及其他政治勢力的挑戰,他始終無法完成這一夙願。

看著房間內黑壓壓的坐著一大群的青年軍官,他覺得,似乎應該改變什麼,作出什麼不一樣的決定。

他的目光在幾位較為桀驁不馴的軍官身上流連著,他明白,這些人都在等著自己的死亡,然後,由他們來繼承長洲陸軍,推動日本政治的變革。

照道理,他應該讓他們如願,可是,現在,他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這些他親自培養的人才,卻在最後與他背道而馳。

他主張在英德之間作出選擇,而要做到這一點又必須從改革教育入手。他呼籲:“今如依然不改舊日之教育製度”,必有違日本之國情,“養成日本之內亂”,到那時,也就晚了。

現在果然是晚了,這些軍官受到了英美的影響較重,加入協約國是個錯誤的決定,讓日本陷於萬劫不複,這都是拜英國所賜。

來而不往非禮也,他是個睚眥必報的人,即便離去,他也要讓自己的最後布置能夠左右日本。

他的眼光落在了鈴木千城身上,這位留學德國軍校的後起之秀,讓他一直都看不明白,但是,此刻卻感到他分外的順眼。

這位年輕人不僅推崇德國陸軍,也推崇德國政治,更為可貴的是,他身上有著狼一般的氣質,或許,他有可能在自己死後成為長洲陸軍的領頭狼。

他滿意的朝著鈴木千城點了點頭,眼光中滿是讚許。

鈴木千城似乎覺察到了什麼,但是他依舊跪坐著,低垂著頭,沉默如故。

在他的心中,卻是翻江倒海,對方的眼光仿佛能夠穿透一切似的。

不錯,他是個中國人,早在1907年的時候,他就接受了李秉衡的訓練,肩負著民族複興的重任。

1909年,他踏上了日本,經過幾年的刻意刻畫人生軌跡後,他又開始了留學德國軍校的生涯。

剛回來沒幾年,他就得到了重用,由於剛好趕上了日本感到中國巨大威脅之後的軍備競賽,陸軍的大規模擴軍,他成功的利用各種手段上位,目前已經擔任了第二十師團第三聯隊的聯隊長。

這是山縣友朋心目中較為看重的幾名年輕人之一,但是他最認可對方的深藏不露。

他最欣賞的是德國的俾斯麥,卻最為遺憾威廉二世的鋒芒畢露,而他也比較欣賞當年南華執政李秉衡的隱忍不發,一發不可收拾。

而鈴木千城無疑具有以上優點,希望他磨練幾年,能夠成為大日本帝國複興的希望。

日本陸軍軍人發跡的必要條件有:學曆、能力、“閨閥”(裙帶勢力一譯音)、再加上風貌。

以上的幾點,無疑鈴木千城都較為出色,他娶的妻子是山縣友朋內侄之女。

宇都宮太郎與荒木貞夫都在打量著鈴木千城,心中滿是計較。

他們兩人已經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在山縣友朋死後推動原敬內閣的下台,扶持犬養毅上台,然後借著這個機會執掌長洲陸軍,為建立軍事獨裁打下前提。

可是,山縣友朋活著一天,他們就一天提心吊膽,隻能唯山縣是從。

山縣有朋對日本軍政界的影響力卻是無法估量地,1909年伊藤博文被韓國誌士安重根刺死,山縣成了日本軍政界的頭號人物,儼然一獨裁者,可以說是一手遮天。經常以元老身分操縱政界。

明治天皇在位時他還老實點,到了大正天皇時期他就無所顧忌了,就連皇太子選妃他都得管一管(其實是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所以大正天皇特煩他,見到他那副老臉就膩味得茶飯不香。

目前的皇太子裕仁已經相當的厭煩他,所以,將來裕仁上台,倒長洲閥是勢在必行的,未雨綢繆才是最佳良策。

山縣友朋將房間裏這些人的表情與小動作都不動聲色的看在眼裏,不禁暗中冷笑幾聲。

海軍失敗後,等著看陸軍的笑話,長洲蕃閥內部也開始爭權奪利,這讓他感到了無比的心灰。

不過,他這次卻是故意裝病,想要觀察身邊的變化,以及逃避陸軍戰敗給他帶來聲譽上的影響。

這是頭老狐狸,可沒那麼容易的就被糊弄過去。

將來他死後,家人的繼續隆昌應該交到誰的手中?

裕仁皇太子將來上台後必定會開始清算,誰能保住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基礎?

他總會留下後手,還有兩年的時間,足夠他謀劃,他的眼神也狀似無意的落到了鈴木千城的臉上。

鈴木千城越加的恭敬,低垂著頭,表現的中規中矩。

山縣友朋眼神閃爍,表情不變,內心卻是較為滿意。

鈴木千城背後汗水幾乎濕透衣服,這頭老狐狸的確不是一般人。

李秉衡通過秘密渠道告誡他,務必要保持恭敬與低調,不管山縣友朋現在死還是幾年後死,得勢的都是得到裕仁支持的宇都宮太郎與荒木貞夫為首的派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