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節 讓德皇狂喜的三個圈(2 / 3)

這個代管,卻不是替德國代管,而是替土著代管,將來這些土地的任何獨立要求都能得到認真對待。

南華作為宗主國,將會擁有這些土地的經濟與軍事、外交權力,政治上南華隻負責指導土著的自治。

同時,南華也邀請美國作為盟友,幫助南華對這些土地進行代管。

除了在經濟上的特權,美國人也在軍事上享有一定的權利。

美國人大喜過望,果然一腳跳了進來,絲毫沒有覺察到這是個陷阱。

端納在美國訪問的另一個目的,便是與美國簽訂“分享”德屬非洲殖民地的密約,美國從德屬太平洋殖民地隻得到了部分島嶼,南華沒有喂飽它,當然要再給它點甜頭。

這樣一來,南華徹底的與美國捆綁在了一起,不僅是太平洋的戰略防禦,還是在非洲的殖民地,雙方的利益都交織在了一起,要想敵對,都要好好考慮下。

美國對海外殖民地是夢寐以求的,自從得到了菲律賓,他們就一直有這樣一種對外擴張的衝動,雖然他們信奉“光榮孤立”,但是,誰會放掉到嘴的美食。

多好啊,美國最多的就是資本,生產過剩,這下有投資的地方了,還能傾銷商品,何樂而不為啊。

雖然德屬殖民地的人口少,但是相對於協約國的非洲殖民地要富裕,土著還是有一些購買力的,所以,美國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的。

隻要南華能夠一直掌控這些土地,那麼美國就一直能夠享有經濟特權。

美國需求也並不多,它喜歡用經濟來影響其它國家,隻要能有幾個軍事基地,那麼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至於管理土著以及外交、文化什麼的,就全部甩給南華,何樂而不為。

雖然南華並沒有全部開放這些殖民地,但是美國已經心滿意足了,畢竟南華也作出了極大的讓步,飯是一口一口吃的。

美國就這麼的被當作了擋箭牌,豎在了協約國麵前,讓英法等國毫無辦法。

不過德國同樣對南華不滿意,剛剛得到了這些土地,還沒有派出接收人員,就已經在與美國分享,這讓德皇威廉二世怒不可遏,但是考慮到李秉衡的沉穩,還是克製著,用盡量溫和的語氣向他拍了電報詢問。

“不如此,無力承受協約國之詰難,日本虎視眈眈,與俄國依然斷續交戰,協約國之壓力難以正抗。今美國資本進入,可以平協約國之交涉。又可利用美國之參與,從中牟利。”

李秉衡給出的解釋並不能讓他滿意,但是他還是沒有發火,因為他看到了最後一句,有利益。

“用我們的腦袋來想,是想不出什麼利益來,讓我們來看看這位怪才又有什麼怪招吧。”

剛才南華駐德國全權貿易代表王頌賢打來電話,要求麵見威廉二世。

這讓他心中明白,這個利字,是要靠王頌賢這張嘴來親自解釋不可的了。

王頌賢給威廉二世以及一幹德國高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過去成功的調和了容克地主與政府的矛盾,使得加稅用於造艦得到通過,並且他還居中撮合了德意誌銀行等銀行團與華人資本的結合,在柏林金融市場混得風生水起。

而且他也是德國戰略物資儲備計劃的南華方麵負責人,這兩年來與德國官方階層都打好了交道。

對協約國的金融戰爭也要多仰賴他,這是個極為重要的人物。

除了丁德,他便是李秉衡派在歐洲的最重要的金融專家。

“歡迎,我的朋友,哦,不,我的財神,最近我很想知道我的私人賬戶上又多了幾個零?”

威廉二世難得的開起了玩笑,以示對王頌賢的尊重。

“陛下,感謝您的親自出迎。這次來,我是受了李先生的全權委托,向您解釋非洲發生的一些事情。”

威廉二世向前微傾著身子,點頭讓他繼續講下去。

“李先生前兩年就已經向陛下您提出過建議,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事實上,我們的戰略儲備計劃也是衝著這個目的而去的。即便我們在接下來的幾天內,能夠迅速的征服法國,這次大戰依然不是短期內就可以結束的。無法消滅英國主力艦隊,也就意味著,英國可以源源不斷的從海外殖民地獲得戰爭所需要的一切,包括殖民地軍隊。”

與威廉二世一起接見王頌賢的德國財政大臣格恩內羅好奇的問道:“是呀,的確如此。不過這似乎是戰略層麵上的,與我們的金融財政無關啊。”

王頌賢摸了摸頭發稀少的前額,笑道:“是啊,到時候誰能夠從外界得到盡可能多的物資與人口,誰就能夠贏得這場戰爭。”

威廉二世沉默不語,這是德國的致命缺陷,沒有廣闊的殖民地可以獲取戰爭資源,沒有龐大的殖民地人口可供消耗,沒有強大的海軍可以突破英國的封鎖。

德國的工業能力的確是勝過英國的,可是,沒有工業原料,再強大的工業能力都是空。

隻有速度解決法國,回頭擊潰俄國,一統歐洲大陸,才能與英國對抗,才能無視站在協約國背後搖旗呐喊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