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交民巷的使館界如今都用高約六米的圍牆圍了起來,上有八座碉堡,並用鐵門管理進出。李秉衡遠遠的看見,深自悲哀,卻又無可奈何。
《泰晤士報》駐北京辦事處就在德國公使館附近,端納準備過去約莫裏循晚上一起吃西餐,並介紹李秉衡給他認識。
端納是個中國迷,中國的一切都喜歡到了骨子裏,但唯一的一處不喜歡的就是中國菜。無論到哪個地方,首先要找的就是當地有沒有西餐館。若是沒有西餐吃,他情願自己烤幾片麵包與牛排,一杯牛奶了事。
莫裏循每天的應酬很多,但聽見端納要請他吃西餐,立馬就推了晚上的應酬活動。對這個小老鄉,他是一直關愛有加。他們身上有很多的共同之處,眼光銳利,有冒險精神,並且對中國有特殊的情感,對中國人都很友善。
在西餐廳見了麵,端納鄭重其事把李秉衡介紹給莫裏循。
當聽說眼前的這個中國人就是酚醛樹脂的發明者時,莫裏循對他流露出了強烈的興趣。尤其李秉衡一口流利的英語,以及明顯受過良好教育的紳士風度。
“李,你比我見過的英國人還要英國人。”莫裏循大笑著說道,“尤其是你在化學領域取得的成績,真令我驚奇。”又詳細的詢問了他“發現”酚醛樹脂的過程,並對酚醛樹脂工業生產實驗進度的關切。
“你是說三個月就能在工廠見到這種可以代替蟲膠的材料?你確信?”在得到李秉衡的保證後,莫裏循對他的好奇越來越重。敏銳的觀察到李秉衡用餐時的嫻熟,問道:“李,你在歐洲留過學嗎?”
李秉衡略一思索,答道:“我是個閑不住的人,喜歡滿世界跑,在歐洲曾經旅居過幾年,旅途中唯一可打發時間的便是自學一些科學知識。”這話倒不是在說謊,後世的他的確是個滿世界探險的人。
莫裏循自己也是個愛旅行的人,曾經自上海沿長江到重慶,轉道雲南,僅是靠母親寄的40英鎊,徒步前往緬甸的仰光。之後,他整理一路的日記和照片,出版了《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一書,該書使他名聲大噪,並被英國泰晤士報聘為駐華首席記者。聽到眼前就有一個同道中人,饒有興趣的交流起單身旅行的心得來。
兩人從世界各國的旅遊勝地,講到人文地理,又講到歐洲的社會背景與形勢,很是投機。
莫裏循也驚訝於這個中國人對歐洲人文思想的理解,並對當前國際形勢的獨到見解與精辟分析。當聽說李秉衡正在南洋興辦實業後,神往的說道:“荷屬東印度那邊的確是度假勝地,有機會一定要到你的公司去見識一下。”
端納適時的提出讓他幫忙介紹幾個炮兵軍官,他有些不解的問道:“李,你在南洋的公司自己有些護衛隊就好了,我可以幫你介紹幾個德國陸軍的軍官。你們公司要炮兵幹什麼?”
李秉衡直截了當的說道:“我現在是中國同盟會的一員,革命需要炮兵。”
莫裏循用手指輕輕的敲著桌子,緩緩說道:“我很能理解你們革命者的精神,也同情你們的工作。我雖然不是中國人,但是我對民主的旗幟在中國上空飄揚也充滿期待,我對中國能夠繁榮起來的願望比任何人都要強烈。你的請求我可以滿足,但是我認為中國的民主需要有強有力的核心人物來建設,我並沒有在你們同盟會的孫博士身上看到哪怕是一點半點的影子。換句話說,目前我對孫先生領導的革命並沒有太大的信心,也許幾年後你們會給我個驚喜,但願如此。”
“當然,你幾年後會看到我們的成績,並為今天你對我們的幫助感到驕傲。”李秉衡不置可否的笑笑。
“我還想在西門子公司訂購些設備,不知道您可否幫忙聯係德國商務人員。”
“我跟西門子在北京的總工程師古斯塔夫是好朋友,這不成問題。而且我可以很高興的告訴你,古斯塔夫可以讓你滿意的帶上一整隊的陸軍、海軍軍官回去。”莫裏循微笑著看著李秉衡。
莫裏循的保證兩天後就得到了實現,西門子公司專門派出了幾名專家以及北京公司經理準備跟隨李秉衡回南洋。同行的還有十十多位退役德國退役軍官,十多位莫裏循推薦的英法等國的軍官,當然還有對南洋充滿期待的端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