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的廚房雖然袖珍,但是一應俱全。不多時,十數個海產便整了出來。
期間張振勳也到廚房參觀,對廚房中的幾樣電器讚歎不已,有些竟然是從未見過,甚至是看不出是什麼材料製成。又從旁觀看使用,眼花繚亂,一時覺得自己倒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震驚之餘連連發問,李秉衡將微波爐、電磁爐與油煙機等原理大致講了下。張振勳聽了反而如墜雲霧之中,竟像是聽了天方夜譚一般,要不是親眼所見,隻怕是無論如何不會相信。
如今正是電氣時代,各種千奇百怪的電氣物事不斷的問世,所以張振勳也並沒有懷疑什麼。
“這些電器是否可以創辦工廠生產?”張振勳露出了商人本性。
“當然可以,隻不過需要些時日,不是一蹴而就能成的。”
見他沒有信口開河,張振勳反而對這個神秘莫測的青年更加讚許。
於是也不多問,與眾人一起開飯。
李秉衡拿出一支從前自己釀製的葡萄酒出來給大家品嚐,張振勳見到是葡萄酒,頓時來了興致,迫不及待的倒在杯裏,見色澤鮮亮濃鬱,暗道好酒,連忙飲了一口,細細品味,竟是覺得比自己以為喝過的任何一種葡萄酒都要美味。心下更是驚訝,心想這年輕人竟然連釀酒的技藝都這麼高超,實在是人才。
又讓眾人分了品嚐,大家都喝過張家自釀的葡萄酒,喝了這酒後高下立判,心下了然,紛紛叫好起來。
張振勳笑著問道:“如今看來,李先生實是我平生僅見之人才,方才合作之議不知意下如何?”
李秉衡連忙站起身說道:“不敢當,這次來就是想在當地興辦實業。張老先生能成全,那是再好不過。”
見他已經答應,心下大喜,又問道:“昨日所說辦學校與良田是何故事?”
李秉衡正色道:“這工廠辦之易,但人才難得,所以當未雨綢繆,自己先大力培養。”
張振勳哈哈一笑,說道:“怪不得昨日你說要興辦教育,借用良田。辦教育也是好的,同盟會的胡漢民先生一直在新加坡,與我也多有往來,他們也常說辦教育,開啟民智,以輿論引導人民。不過你要借用良田,不知派甚麼用處。”
李秉衡微微一笑,環顧眾人,朗聲說道:“重工業強國,輕工業富國,教育興國,想必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不過最最根本的一項,還是農業。我國是農業大國,十之八九的收入都靠農業,全國大部分的人口都是農民。所以說,要開始我中華的強國之路,這農業,乃是首要關口。照我看來,若想讓農民解決溫飽,任重道遠。隻有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合理使用化肥這三條才是,農業科技我這有許多教材,農業機械我也可以設計,更加合適的化肥我這有能生產的配方。而且根據我前段時間的發現,對水稻、小麥等進行雜交,可以提高種子的品質,使用雜交稻與雜交麥種子,保守估計畝產能達到900斤,一旦推廣使用農業機械與化肥後,畝產超過1000斤並不是難事。”
話音剛落,眾人都被這個數字驚呆了,即便是南洋這邊的土地較為肥沃,畝產也不過400斤到500斤不等,將信將疑之下,大家都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張振勳是靠農業起家的,先後開辦裕和、亞齊、笠旺、萬裕興墾殖公司。一開始在葛羅巴埠創辦了裕和墾殖公司,雇傭了一批華僑工人,開墾出一片荒地,種植椰子、咖啡、茶葉等經濟作物,並在田間套種雜糧,原先的叢林沼澤變成了肥沃的田園。此後又連辦幾家大型墾殖園,獲利頗豐。當時都是運用了先進的農業理論與開墾技術,所以李秉衡所說的他一直在認真思考。如果真的能夠實現的話,那麼可以說不但國內的溫飽問題可以解決,而且農民的生活也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對國家的穩定有著莫大的幫助。他嚴肅而認真的注視著李秉衡,心情起伏不定,這個年輕人今天給他帶來的衝擊太多了。如果沒有親眼目睹這艘船以及船裏麵的這些設施的話,他絕對會認為這個年輕人不過是個誇誇其談的半吊子。
“一旦農民問題徹底得到解決,那麼發展工業也就沒有後顧之憂。如果繼續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產品加工,發展與農村有關的輕工業,直至在農村興辦工廠。農民富裕以後,大量的勞動力會流向城市,流向工廠,造出的產品再買回農村,無疑會加快工業化進程。”美好的想象繼續如畫卷般繼續在眾人的腦子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