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劉邦篇 第一回 第二章 密戰重陽(二)(1 / 3)

諸姬用膳過後便向呂後行了告退禮退出長樂宮。夜很黑如同一灘墨潑灑夜空,長樂宮通往各宮的道路上掛著淡黃的燈籠以示照明,殿門不遠處有來回巡視的值夜軍卒。下台階之後,諸姬相跟一起且笑說今晚菜肴味道如何、好吃與否。管夫人獨自行在後邊,且走且思,臉上偶爾閃過一絲快意,但很快又消失,時時望著前邊滔滔說話的二三之人。諸姬剛上了一個幽深的閣道,管夫人便一陣風的快步到她們麵前,將其等橫欄於閣道中神秘道:“諸位不想知曉皇後將往何處?”

此話罷,諸姬麵麵相覷良久,趙子兒、石美人、薄姬皆詫異的望向管夫人。趙子兒笑道,“皇後久居長信宮,不若,則何處去?”管夫人不屑一笑且附手子兒肩上:“無邪哉子兒!皇後於膳時之怒,諸位認為緣由在我麼?”石美人與薄姬互瞧一眼便湊前來問:“夫人胡口亂言,觸動皇後心中之氣,對否?”管夫人微笑著湊近身子欲要解答,薄姬先一步淡然道:“諸位隨意,劉恒還小,妾告辭。”話罷,薄姬由貼身宮人傅兒攙扶著,主仆二人漸漸消失在大家詫異的眼神中。

管、趙、石三人麵麵相覷。早聞薄姬這幾年生活的淡然如水,沒有半絲波瀾,金華宮樸素簡便,一日三餐隻幾個素菜,除了呂後時常叫她前去長樂宮相陪之外,大家不怎麼到金華宮走動,認為薄姬一副與世無爭樣,說什麼她都沒有意見,既不交惡於人也不討好誰,很是沒有情趣,漸漸地也就幾月的不見她走出金華宮,她卻是由於無人說談顯得越發的清高不落俗塵。仿佛後宮諸事與她無有關聯,薄姬常常待在金華宮,自個兒養花養魚,割草種植,和劉恒相依做伴起來,隻是月圓之夜也會一個人佇立庭院之中仰望繁星布滿的天際,眼眸中多現的是一種渴望和迷茫。

“薄家姊一如往昔不愛熱鬧。”石美人目送著漸行漸遠的薄姬兀然感慨一句。管夫人聽後不屑一顧,看著遠去的薄姬埋怨道,“薄氏若卷雲之變,我與子兒皆不識此人。她怨我們忘魏國時‘若貴,勿相忘’之約。天知曉誰該生怨?薄氏已有皇四子劉恒,我別無一個,怨也本我怨。哼!不知足,虧其常讀黃老論。”管夫人一直覺得薄夫人這樣不與自己說話,是因當年楚漢戰爭之時在成皋靈台,沒有把她推介給皇帝,皇帝隻寵幸了自己和子兒,自己還和子兒嘲笑薄姬沒有能耐。如今已過數年,薄姬早已育有一子,她卻不依不饒冷對管夫人。管夫人本身也有怨,如今再遇薄姬的冷淡態度,於是管夫人便也埋怨起來,心中思來想去卻不知該怨誰。瞧著薄姬遠去的背影似曾相識,管夫人卻說不出來是什麼感覺,往昔的姊妹情誼不複在。趙子兒對於管夫人這番話深有感觸,當時隻顧自己玩樂忘卻了薄姬,如今心內到底還是有幾分歉意,畢竟她們曾共同起誓:若貴,勿相忘。此事早已時過境遷,又是不想提及的舊事,說了個開頭便也沒再繼續深說,諸姬重又轉回正題。石美人追問管夫人剛才說呂後將移駕別處是何意。管夫人從薄姬之事拉回注意力,立刻得意道:“諸位細想,今日帝後往櫟陽宮朝拜太上皇之時,太上皇當著皇後麵特意勸說皇帝於節日之時勿要冷落發妻,皇上當時敷衍允諾,夜裏卻一聲不吭撇下其他諸姬撒腿去往魚藻宮,諸位說皇後忍得了此怒麼?”趙、石二人半信半疑盯著管夫人半晌。管夫人在閣道上的一個石墩兒上坐下來,眼見石、趙二人聽得起勁,管夫人倒也心下樂嗬不已,繼續侃侃說道:“自呂後從項羽軍營中被迎回長安,皇帝幾次留住長信宮?陛下幾次出關皆帶戚夫人,而讓呂後留守,何也?呂後年老矣,稀見陛下,感情愈疏。戚氏崛起,多次啼哭於陛下,希冀靠著陛下撤換太子,扶立如意繼承大統,陛下按下此事不發靜待時機,呂後不知曉麼?不怨麼?如今重陽節日,她本欲待陛下,怎奈陛下去往魚藻宮,呂後必定一時氣不過,你道她甚也忍?若此,不如叫戚姬為後也罷。”

趙子兒恍然點頭,“皇後今夜大鬧魚藻宮,邀陛下回長信宮?”“必會。”管夫人斬釘截鐵。石美人蹙眉道,“戚夫人之病不明緣由,陛下不會遂皇後意。”管夫人得意道,“諸位皆知皇後乃魄力女子,陛下必拗不過她。諸位不知,皇上雖英明於政治,卻暗弱於後宮事。”管夫人一臉成竹在胸,若此事在她掌握中。趙、石二人有些信服,皆欲看呂後如何深夜相邀皇帝回宮。子兒挽著管夫人的胳膊與她同坐閣道石墩兒上,石美人卻是眼浮神秘詭邪笑意斜睨一眼管夫人,也隨之坐下來靜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