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也一樣的全副武裝,大家都在各自忙自己的,誰也沒搭理袁海鵬這幾個人。葉河連連抱歉:“咱們的工人太負責任了,隻要幹上了活,天王老子來了也不招呼。您知道,製藥最需要的就是謹慎--”
車間裏麵窗明幾淨,地上也是纖塵不染。所有的原料都被整整齊齊的碼放在木貨架上,大家沉默而專心的做著製藥的工作。記者點一點頭:“果然是良心買賣!”
他們繼續往裏走,終於發現了高科技!天平,這裏竟然有天平!葉河微微一笑:“有些特別精細的藥材,我們用戥子稱過之後還要用天平複核一遍的。”
攝影師哢嚓哢嚓的拍了好幾張照片,甚至給一位工人和他身前的黃銅大鍋來了個特寫。記者問了句:“拍個照不要緊吧?我知道你們的配方都是保密的。”
“不要緊不要緊。”,袁海鵬笑的是多燦爛:“實話實說,咱們國內的中藥加工廠,規模跟我們差不多大的,衛生狀況都令人擔憂。若是這幾張照片能讓他們開始重視衛生的話,那也算是我們笙華製藥做的一點貢獻。”
記者大受感動,他剛要推開前麵一扇木門,袁海鵬立刻製止了他:“先生,到此為止吧。裏麵是我們的獨家秘方和加工工藝,不方便外泄的。”,記者聞言,立刻縮了回來:“很是很是,你們要注意保護自己的秘方,這是貴企業的立足之本。”
袁海鵬又陪著他們在廠裏轉了幾圈,然後展望一下未來。臨近中午,又客客氣氣的請他們吃了一頓飯。一時間賓主盡歡,融洽而別。
第二天新民報的末版,刊出了兩張照片。分別是一個全身白衣戴著口罩手套的工人,和他前麵的那一口鋥亮的黃銅大鍋。而另一個照片,則是楚天製藥的大門口。
報紙上的題目很醒目:“注重傳統的笙華製藥,能在人人向往全盤西化的今天帶給我們什麼啟示?”,下麵一行副題:“記笙華製藥負責人袁海鵬:貴精不貴大,謹守製藥本份。”
杜月笙看到報紙之後哈哈大笑:“這家夥這能扯啊,竟然上升到傳統和西化的歸屬問題上了。海鵬,做的不錯,繼續保持!讓你買個好秘方的事,你做得怎樣了?”
“不負所托,終於有些眉目了。”,袁海鵬長出一口氣:“你知道的,這些大夫們把家傳秘方看得跟仙丹一樣靈驗,不大好對付。不過正在談,這次要認真的做,總得找個合適的。”
“別怕花錢,好好打聽一下,驗證好了。隻要人家的秘方是真有效果,那咱們也不必在乎那一點錢。嘿,新民報幫了咱們的大忙了。這為咱們的藥走出上海灘,邁向全中國做出了貢獻啊。不過咱別急,等你的秘方捯飭好了,咱再進一步往大裏做。”
“月笙。”,袁海鵬微微一笑:“我替你做了一次壞蛋呢。這藥廠,跟咱們的碼頭是兩個極端啊。碼頭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可咱們的藥廠,走的卻是一本萬利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