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名臣時代(2)
朱買臣衣錦還鄉,公孫弘還要繼續他的老樹新花,主父偃死了,朱買臣也走了,剩下能夠威脅他的隻有汲黯。
公孫弘決定和這個絆腳石鬥一鬥,在他看來,隻要是人就會有弱點,隻要抓住弱點,縱然是皇帝不想殺你,我也會讓皇帝不得不殺你,雖然咱們無冤無仇,但是朝廷鬥爭就是你死我活,我如果不殺你,說不定哪天就被你殺了,主父偃就是個例子,殺你完全是為了工作。所以:你不要怪我!
至於辦法,公孫弘多的是,借刀殺人!
長安的治安情況一直不是很好,這也難怪,雖說是天子腳下,但是各種王公貴族太多,紈絝子弟如過江之鯽,樓上掉塊磚頭可以砸死三個衙內,在這種地方做父母官,著實是一種考驗,辦的太嚴,人家一個個關係通天,你就是想辦人家辦不了,辦的太鬆,沒人怕你,出了事皇帝還會找你麻煩,所以誰都不願意做。
公孫弘向劉徹提議:京城治安事關重大,一定要找個有威望有能力的人來掌舵,朝廷上下,非汲黯莫屬!
這個建議聽起來很為國為民,也是毫無破綻,即使有,副作用也很小,在皇帝心目中,大臣都是棋子,隻要能把事情做好,誰死誰活都無所謂,所以即便是看出公孫弘的私心,隻要結果對自己有利,武帝也不說破,他即刻升汲黯為右內史,全權處理這些事情。
公孫弘看到任命以後十分高興,小樣,我就等著你犯錯,你隻要有一點錯誤,我就參死你。
但是結果卻十分出乎預料,人家汲黯把個位子做的有滋有味,一連好幾年竟然找不出什麼毛病,急的公孫弘抓耳撓腮,竟然沒有辦法。
這種事情也給職場不順的朋友提個醒,人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如果遇到公孫弘這種小人,有兩個辦法,一個就是躲開,咱不和他一般見識,井水不犯河水,不相往來,也說不上什麼恩怨,明哲保身還是要的;一種就是加強自身修煉,一直練到金剛不壞,任他東南西北風,我自八風不動,你想找我麻煩?沒有,你能怎麼地。
當然,第二種方法比較困難,人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不是人人都能向汲黯學習。
汲黯沒有除掉,不影響公孫弘的仕途,元朔五年,公孫弘接替下崗的薛澤,成為西漢新一代丞相,還加封為平津候,這是個莫大的榮譽,要知道李廣忙活一輩子,連個猴子都沒有看見,人家公孫弘七十出道,不出數年位列三公之首,還能封侯,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做了丞相的公孫弘依然不改鬥爭本色,這次他看不順眼的是另外一個大人物—董仲舒!
上次寫董仲舒還是很久以前,武帝上台大招聘的時候,董仲舒憑借代表作“天人三策”驚豔一時,儼然是國內頭號智囊,大國師候選人,所有人都認為董仲舒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不知道武帝是怎麼想的,天天在大家麵前誇董仲舒有學問,卻偏偏不使用董仲舒,最後還把他派到江都國去做個相國。
一邊是京官,一邊是地方官,孰輕孰重一目了然,董仲舒自己也不明白到底哪做錯了,但是讀書人就是這樣,嘴上對做官不屑一顧,心裏時時刻刻想著做官,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是中華五千年所有讀書人的傳統,董仲舒雖說是當世大儒,也要喝水吃飯,也不能免俗,該需要的一點也不比別人少,所以雖說沒有得到重用,國相還是要做的。